01
构建实时可信、一致完整的数据底座
数据是数字时代新的生产要素。只有获取和掌握更多的数据资源,才能在新一轮的全球话语权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华为供应链充分认识到数据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并从三个方面推动业务数字化,构建供应链的数据底座(如图1)。
第一是业务对象数字化,即建立对象本体在数字世界的映射,如合同、产品等;第二是业务过程数字化,即实现业务流程上线、作业过程的自记录,如对货物运输过程进行自记录;第三是业务规则数字化,即使用数字化的手段管理复杂场景下的规则,实现业务规则与应用解耦,使规则可配置,如存货成本核算规则、订单拆分规则等。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业务数字化,华为供应链已经初步完成了数据底座的建设,未来面向新的业务场景,还将不断丰富和完善数据服务。
02
通过流程/IT服务化,灵活编排业务能力
传统的供应链IT系统是烟囱式的,随着业务增长、需求变化加快,会出现用户体验差、重复建设、响应周期长等问题,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复杂的单体大系统进行服务化改造,让服务化子系统融合业务要素、应用要素和数据要素,可以实现业务、数据与系统功能的衔接(如图2)。
目前,华为供应链共完成了80多个服务化子系统的改造和建设。通过将业务能力封装为服务并按场景调用和编排,可以快速响应业务的需求。例如,华为进入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领域后,供应链快速匹配新商业模式,按照价值流重新编排和改造服务化业务能力,快速搭建流程和系统,大幅缩短了新业务的上线时间。
03
场景和算法赋能供应链智能化
信息流、实物流和资金流是企业经营的核心,而供应链是信息流、实物流和资金流的集成。供应链管理通过聚合信息流,指挥实物流高效运作,驱动资金流高效流转,实现公司的价值创造。在数字时代,处理海量的信息依赖算法。Gartner认为算法供应链是未来供应链的发展趋势之一,并将其定义为使用复杂的数学算法,推动供应链改进决策和流程自动化,以创造商业价值的方法。
华为供应链利用组合优化、统计预测、模拟仿真等技术,构建供应链核心算法模型,并应用到资源准备、供应履行、供应网络和智能运营四大核心场景中,大幅提升了供应链运作的智能化水平。
比如,在资源准备的场景中,华为供应链面临着千万级数据规模,亿级计算规模的复杂业务场景。但是华为基于线性规划、混合整数规划、启发式算法等求解方法的组合,构建了从器件、单板到产品、订单之间的双向模拟引擎(如图3)。在错综复杂的产品结构树和供应网络节点中,快速找到资源准备的最优解,在供应能力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存货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