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在学校校内会实现什么样的东西?就是我们每间教室可以跟另外多间教室形成1+N的互动课堂,实现一位老师为多个班级进行互动教学的形式,有效改善了学校几点:第一,小学科的师资不足,比如说英体美等等。第二,一些名师、优秀教师的教学可以覆盖更多的班级。
![](http://imgq8.q578.com/ef/0617/80b67ed4efdf12ce.jpg)
对于学校而言,它通过这样整个项目平台,通过整个网络和软硬件的建设之后,一方面学校的管理者,可以实时对每间教室进行巡课监课;第二通过数据的看板可以随时管理到整个学校的教育资源,比如说课程和实际产生的数字教材包括教案一系列资源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管理。第三整个录制下来所有的课程,都将变成学校的资源课形成统一的管理。
而教师其实更简便,不需要更多的培训,他可以在自己上课的智慧黑板上直接打开我们的应用,然后他可以直接随时调取他需要的一些教案、资源、素材进行教学,同时他可以随时把这些课分享给任何一间其他的教室进行课程的共享和录制,老师整个在录制过程中是无感知的,而且根据多机位的摄像头和声音的采集,可以自动导播切换黑板的画面、学生的画面、老师的画面等等,都可以随时进行切换和剪辑形成完整的教学视频。
通过专网传输到家庭端之后,每所学校的学生通过绑定之后,开机页面会变成学校的主画面,包含了我提到的一系列的随堂课程和具体课程的定向收看以及学校分享给我适合三年级观看一系列的课程,可以实现精准的分类的情况,与此同时,这个专属的学校专区页面会形成家校互动一系列校园文化传播,班级家长圈层分类的效果。
从手机端,就是会有更多的功能实现,这里面包含了一些课程的学习记录的追踪,包括课程的收藏、包括一系列课后服务的素质教育课程提供给家长去应用。
我们在过去接近不到2年运营过程中,其实为学校实际的教学提供了一系列的落地实际的案例。比如说在石家庄市十七中(华源校区)高考期间跨教室教学,解决了他们特殊情况下师资不足的情况,第二是石家庄市槐北路小学音乐精品课,针对于双减之后的课后服务去帮他们做精品课程的录制,应用到他们日常班级的课后服务中去。另外就是名师讲堂的活动,这一系列案例都是通过IPTV教育云中台整个能力实现学校落地的效果。
基于这些学校的实际案例,我们也和河北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做了一系列联动,河北省教育厅基于河北IPTV智慧课堂的项目向教育部推荐,参与到了国家级“双师课堂”试点建设中去,比较重点的项目就是河北省威县,由主管副部长蹲点威县,帮助威县进行教育的脱贫,这里面应用了大量“双师课堂”的设备。
![](http://imgq8.q578.com/ef/0617/ec87953d73713ad3.jpg)
当然整个实际的培训问题包括从云端支撑方面题,整个威县项目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到了2021年下半年,教育厅牵头教育部教育工作司,和威县县政府和县教育局拉手在一起,完成了这样的战略合作。2021年12月24日和威县教育局在河北省教育局完成了签约,2021年12月29日我们参加了教育部威县教育调度会,做了汇报和交流,确定了整个合作的模式。
到了2022年1月份,我们整个项目开始在威县落地,2、3月份的时候,河北省教育厅和威县合作的模式向河北省62个摘帽的乡村振兴县做推广复制,成为河北省2022年亮点工作。
两年之内要陆续对于威县的项目进行定期定点的验收,这个模式将成为向全国832个摘帽贫困县推广落地助力乡村振兴的样板。
平台聚力、技术赋能
可以说河北IPTV智慧教育课堂的项目一方面紧扣了国家的教育政策和教育改革的形式,另一方面我们也经过了一系列权威专家的论证,整个项目进程过程之中,我们邀请了河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提升工程2.0的省级专家组15位专家,花了5天时间对河北IPTV智慧课堂项目进行了整体的研讨和论证,出具了项目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项目升级改进的要求。
同时我提到的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的省级专家组,对于河北IPTV智慧课堂和威县的合作进行了指导,经过一系列论证,整个项目的大体方向得到了专家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和推崇,所以我们才大张旗鼓继续往下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