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一体压铸外,特斯拉在研发电池技术时,也尽力减少零部件。
原本的动力电池生产流程是将电芯模组打包好再放进车里,特斯拉则把电芯模组直接集成到底盘,这就是 CTC 技术,这项改进受飞机机翼油箱的启发,“机翼就是油箱,而不是在机翼里再塞一个油箱。” 马斯克说。
采用 CTC 技术后,Model Y 减少了 370 个零部件,下车体总成重量降低 30%,制造成本下降了 40%。
其它车企在模仿特斯拉的动作,却很难模仿它的思考方式
特斯拉是一家 CEO 个人意志极强的公司。马斯克的思考方式,决定了特斯拉提升制造能力和解决其它问题的方法。
马斯克奉行第一性原理,在解决问题时将事物解构成基本要素,从头开始寻找最优解,不轻易相信已有的做法。特斯拉员工手册的第一句话是:我们是特斯拉,我们正在改变世界,我们愿意重新思考一切。
在特斯拉创业早期,投资人认为锂电池成本过高,当时每千瓦时锂电池售价 600 美元,一台 70 千瓦时的电动车的电池成本高达 4.2 万美元。马斯克的思考方式是,把锂电池拆解成锂、钴、镍等金属材料,得到每千瓦时锂电池所需材料的价格为 82 美元,他认为从原理上看,锂电池成本可以通过大规模制造降低。2010 年以后,锂电池成本以每年约 10% 的幅度下降,2022 年每千瓦时锂电池的售价约为 170 美元。
另一个例子是,2012 年特斯拉在造大电流保险丝时,工程师认为现有工艺造不出来,马斯克却认为只要保险丝的设计没有超越材料的物理极限,就能造出来。特斯拉最后确实设计并制造了这根保险丝。
快速尝试快速失败,不断重复这个过程,是硅谷软件业的方法论,马斯克将这个理念带到特斯拉。
Allen 告诉《晚点 Auto》,特斯拉内部有一套 “333” 工作机制。当工程师有新点子或遇到难题时,他有三天的时间思考研究,三天时间收集解决问题所需的材料,三天时间做出样品或者论证想法的可行性。这之后,特斯拉会给工程师 10- 90 天不等的时间将设想变成 Demo(原型),然后逐步迭代。
在特斯拉,技术研发的失败不是真的失败。一位特斯拉工程师说,当研发人员问马斯克要交付什么时,马斯克会说:“我不在乎你能否成功,重要的是完整记录研发过程。”
特斯拉早期在研发 Model S 时曾设计了一个可以给汽车充电的蛇形机器人,但机器人打开充电盖的效率过低。这个当时被放弃的方案后来被用到了特斯拉工厂里的无人叉车末端,让叉车在拾取托盘、物料时更灵活。马斯克同时经营多家高科技公司,技术会在这些公司之间流通,一个技术如果在特斯拉失败了,也可能被应用到其他方向。
图:特斯拉研发的自动充电机器人
不少车企在模仿特斯拉的动作。大众等车企开始注重软件能力,并发布与特斯拉类似的中央集成式的电子电气架构。沃尔沃、小鹏和蔚来宣布会在 2025 年前使用一体压铸技术。Allen 和 Lukas 去年一起在北京创立了 Industrial Next(英达视)公司,计划改进升级已在特斯拉验证过的产线技术,推广给其它车企。他们看到了中国车企学习特斯拉软件定义制造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