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锅包肉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油麦菜
近日,特斯拉(TSLA)宣布,将于9月30日亮相首款人形机器人——Optimus( 擎天柱),再次掀起了机器人热潮。
事实上,机器人并不是一个新概念。2021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达335.8亿美元(约合2247亿元人民币)。其中面向工业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占比最高,达43%。
不过在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一向由国际厂商主导。四大家族(日本的发那科、瑞士的ABB、日本的安川电机、以及德国的库卡)市占率合计超40%。
好消息是近年来,国内企业也正在崛起。紧随其后的埃斯顿(002747)和汇川技术(300124),如今已经成了国产替代的希望。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俩企业在工业机器人这条路上走了多远?横向对比,哪个更强?
一、买买买,买出了完整产业链
埃斯顿是一家典型的、靠买买买发展起来的公司。埃斯顿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买出了几乎完整的产业链。
- 埃斯顿上游自主,下游可控
埃斯顿起家于数控系统(即数字控制系统),而后拓展了电液伺服系统和交流伺服系统。再然后,在伺服技术的基础上,于2011年进入了机器人领域。
先插一句,解释下什么叫伺服系统?
所谓伺服,是希腊语“奴隶”的意思。也就是说,别人让干什么就得干什么。而伺服系统,就是按照控制命令的要求,进行响应的系统。
伺服系统是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伺服系统+减速器+控制系统,三项成本占总成本60%-70%。其重要性,堪比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
埃斯顿在伺服技术的加成下,切入机器人赛道也算水到渠成。不过,埃斯顿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