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q8.q578.com/ef/0716/d4be55cbd03c4844.jpg)
来源:开源证券
2015年埃斯顿上市,有钱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疯狂收购。收购标的包括具备3D视觉技术的Euclid、具备世界顶尖的运动控制技术的TRIO、具备微型伺服驱动器技术的Barrett等。
通过这一系列收购,埃斯顿一边巩固核心技术,一边填补自身空白。时至今日,零部件自给率已达80%。
还没完。
零部件自给,只是掌控了上游。这样生产出来的机器人,称之为机器人本体。距离实际应用,还差一步系统应用集成。通俗点讲,就是把一个标准化的机器人,针对具体应用场景进行改装。
![](http://imgq8.q578.com/ef/0716/a80a217214609e17.jpg)
如果没有人来负责机器人集成,那么生产再多的本体,也不会有人买。所以埃斯顿,又下场了。
2015年上市前,埃斯顿只有家电、金属板材两个应用方向。2016年后,埃斯顿进一步将机器人应用场景,拓展到了智能压铸、智能汽车焊装、焊接等领域。当然不出所料,都是买来的。
其中,埃斯顿2019年收购的CLOOS,在机器人焊接领域,世界领先。
如今,埃斯顿上游自主,下游可控。其一体化程度,完全不弱于国际四大家族。
- 汇川技术上游自主,止步中游
相比之下,汇川技术的产业链布局明显差点意思。
汇川是国内工控(工业自动化控制)龙头。伺服系统、控制技术等业务本就是汇川的主业。所以在上游核心零部件环节,汇川也大部分能够实现自给。
也就是说,埃斯顿和汇川都能够很大程度控制上游,降低成本。或许这就是二者能够成为国内龙一龙二的根本原因。
![](http://imgq8.q578.com/ef/0716/c1c60357b0cb8dae.jpg)
来源:汇川技术2021年年报
但汇川止步于工业机器人本体生产,没有下游的系统应用集成。这就意味着:
- 第一,埃斯顿的产业链更加稳定;
- 第二,埃斯顿的综合盈利,或将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