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业机器人赛道,上游搞技术,下游搞市场,其利润水平都明显高于中游的本体生产。所以理论上,上下游延伸越广,盈利能力越强。
乍一看,埃斯顿的产业链优势就这么明晃晃的摆在这。
但再一看,真的是优势吗?
二、买买买,留下了并购后遗症
埃斯顿靠买买买,买出了完整产业链。但与汇川相比,是福是祸还很难说。
1.下游应用虽广,却拖累了营收增长
2021年,埃斯顿工业机器人本体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04.7%。焊接工业机器人在国内市场营收同比增长153%。
然而,本体+焊接工业机器人+其他应用机器人,综合营收仅同比增长了20.42%。
这就说明,埃斯顿倾情打造的多条应用线,除焊接机器人外都成了拖后腿的。其市场规模很可能都在萎缩。
2.产业链更完整,毛利率却更低
前面说过,埃斯顿产业链更加完整,理论上利润更高。不过只是理论上。
2021年,汇川工业机器人的毛利率是46.09%。而埃斯顿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本体+系统集成)的综合毛利率,却只有32.46%。
核心零部件是工业机器人主要成本。埃斯顿和汇川都不具备生产减速器(三大件之一)的能力,其他零部件基本都能自给。二者可以算得上打平。
唯一的区别在于,一个是买来的,一个是自己的老本行。
而最后,实际盈利竟然有这么大的差距。这是不是说明,埃斯顿买来的,终究不如汇川自研的?
3.管理费用高企,商誉减值埋雷
靠并购成长起来的企业,往往都会存在一些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