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安装HIS-SIM产品实景(图源:「超视计科技」)

超分辨成像技术持续升级
毛珩介绍,超分辨成像在活细胞观测领域的实现途径可分为无标记和荧光标记两种,其中具备更高分辨率的荧光标记成像途径是「超视计科技」成立伊始重点研发的技术路线。
此途径的普遍劣势在于激发光功率高,光毒性较大,观测过程中对活细胞伤害较大。此外,受激发射的荧光通常效率很低,样本收集到的发射荧光仅占激发光的万分之一,甚至百万分之一,加剧了光毒性。同时,被标记的样本在长时间光照下易发生光漂白现象,导致样本不再具有“响应激发、回传信号”的能力,限制活细胞观测的时长。
针对上述痛点,「超视计科技」选择结构光超分辨—SIM成像这一技术路径,在充分保证分辨率低于100nm的同时,通过SIM技术采用宽场成像模式显著提高荧光光子的利用率,降低所需的激发光功率,抑制光毒性;并且SIM成像对于样本的荧光标记方法没有限制,因而能够适用于所有传统荧光成像的样本类型。
毛珩介绍,在SIM成像过程中,需要连续拍摄多张不同结构光照明样本的荧光图像,通过数学计算实现图像的“频谱扩展”(频谱扩得越宽对应图像的局部分布就越精细),重建更高分辨率的图像。包含上述图像重建以及各类针对性的图像去噪、图像去背景、图像解卷积等等在内的数据处理所占用的计算资源和计算耗时,也是超分辨成像的另一大痛点。“对于深耕光学图像计算多年的「超视计科技」团队来说,为用户提供超高速度和超高能效的数据处理解决方案恰好是「超视计科技」的优势,我们超分辨显微镜的图像计算速度能够达到‘所见即所得’的效果,拍完图即刻完成计算并显示结果,全过程不到100ms,在连续超分辨成像时用户感觉不到顿挫。”
从2018年到2021年,「超视计科技」在超分辨成像技术上实现持续性突破。毛珩介绍,2018年「超视计科技」创始团队提出Hessian-SIM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