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视计科技」专注于活细胞超分辨智能成像(图源:「超视计科技」)

从小市场切入大市场
实现“国产替代”
放眼国内外市场,毛珩理解道,缩短国内外高端显微镜差距的关键在于解决产品落地的市场需求,实现产业化、商业化。
从高校科研到创业,作为在北大“国家队”出身的团队,毛珩谈到,在科研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心态”,即科学家往往对技术存在“执念”。而科学家只是众多用户中的一个代表性用户,他们不一定切入到市场的核心问题,所研发的产品和真实的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技术要市场化,则需挖掘用户的真实需求。
在产品的商业化阶段,毛珩认为,企业既要教育市场,又要被市场所教育,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而促成用户购买的关键,在于用功能打动用户,解决市场上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超视计科技」以市场为导向,在高校院所仪器平台测试过程中实现快速迭代,同时在业内积累良好口碑,触达国内头部企业,助推商业化落地。
毛珩表示,高端仪器是集大成者,但在核心元器件方面国内并不占优势,因此“超车”关键在于成像手段、系统集成、图像算法、智能控制等方面的创新和优化。他认为,在超分辨显微成像领域有许多颇有建树的华人学者,技术上国内外差距较小,因此,在“超分辨显微镜”赛道上实现“超车”有较好的基础。
基于此,「超视计科技」选中结构光超分辨显微镜这一战场,在扬长避短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研发和生产规模,目前公司已生产2台HIS-SIM产品机和2台SIM与共聚焦结合的双模态HIS-Ultimate产品机用于广州成像中心和北京成像中心的对外测试服务;同时已生产4台HIS-SIM顶配产品机用于样机巡演测试;从去年9月至今已签署5台HIS-SIM产品销售订单,包括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国内知名生物医学科研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