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留自己的一票否决权,实现霸道总裁梦,戴威甚至不惜得罪各路投资人。如此,若仍能摧枯拉朽倒无事,一旦遭遇阻碍,必然碰得头破血流。
ofo最大的对手,是2016年创办的摩拜单车。
两者面向的用户群体并不同。ofo从一开始就定位为学生群体,摩拜则更得都市白领的青睐。
朱啸虎断言:胜利的关键在于成本,3个月内结果就将出现。
成本上,ofo确实更低,每辆车的成本不过数百元,摩拜单车的成本则在2000元以上。
2016年,朱啸虎牵线戴威与腾讯投资人夏尧见面。两人原本相谈甚欢,腾讯已经准备入场ofoB轮融资。
但当夏尧劝说ofo走出校园、进入城市时,却被戴威多次拒绝,裂痕很快出现,“让经纬先进B轮,腾讯C轮再投吧。”
这句话影响了后面许多事情。
如此作态,让腾讯方很不舒服,转身去投资摩拜单车C轮,并于此后连续投资摩拜D、E轮。
Ofo与摩拜的战争,一直持续了好几个月,背后的资本家都苦不堪言。
最先忍不住开口的是朱啸虎,建议两家握手言和,或者考虑合并分享共享经济蛋糕。
胡玮炜有些意动,戴威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眼见此况,朱啸虎果断将手中的ofo股份全部抛售,套现30亿美金离场。
好在,戴威此时又遇见了第二个金主,滴滴创始人程维。
2016年10月,滴滴进入ofoC轮融资,一举成为最大股东。
戴威曾对外人说,ofo和滴滴很像,自己和程维也很像。
程维也说,滴滴在城市交通里无法覆盖到的区域,完全可以用小黄车来弥补。
两人一拍即合,戴威瞬间满血复活,花起钱来更疯狂,各种福利和红包狂撒,誓要与摩拜单车分出输赢。
程维也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给戴威引来经纬中国、小米等众多巨头资本。但是背后有腾讯、红杉的摩拜,显然还是更胜一筹。直到程拉来了一位更重量级的人物,软银孙正义,同意投资18亿美元。
这一次,ofo团队的每一个人,都觉得已经胜券在握。
为了快速完成软银对ofo的要求,戴威把账面上所有资金全部投入市场。在资本加持下,小黄车的订单量冲上了三千万单。
2017年年会上,戴威亲自送出数百万期权和价值几十万的牧马人。甚至在公司最缺钱的时候,花费1400万发射卫星。一个又一个迷之庆祝背后,是比戴威脸还干净的公司账本。
看到这里,想必所有人都感觉到了,戴威似乎完全不把投资人的钱当回事,不该花的钱太多了。
更致命的,是钱花了,却没花到点子上,主要是单车质量问题。
大家或许都还有记忆,曾经当我们扫码骑到破损小黄车,那种体验真是一言难尽。花了钱没骑到车不说,还浪费了时间,直感晦气。
这些都源自戴威的低成本策略。为了把整车成本控制在300元以下,所有车辆用的都是最便宜的链条、轮胎,难以经受颠坡。
摩拜则是走完全相反的路子。为了提升骑乘体验,每辆膜拜单车都使用实心防爆轮胎,并在车内加入GPS和物联网芯片以提高辨识度,甚至还配备太阳能充电设置。
每辆车的成本至少在2000元以上。
一分钱一分货。
戴威只专注烧钱以量取胜,虽然一口吃撑了胖子,力量其实没有增长相应的倍数。既有阵地反而被对方实且尖锐地侵入。
外部压力越来越大的同时,ofo内部也越来越腐朽。
记得当年,有记者问他,“你如此年轻就执掌独角兽,遇到过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我并不认为在做事能力、个人能力融资能力上有问题,唯一的问题,在管理上。”
没想到一语成谶。
ofo的内部管理极其混乱。
比如戴威在2017年年会上亲自给送牧马人、送期权、送奖励以示嘉奖的10位优秀员工,其中3人,后来都被查出数据造假。
即便一个基层员工,一个月贪污几万元是很平常事,管理层只会更多。
这里面有多少投资人的钱被私吞,可想而知。
理所当然地,公司的150亿元很快被败光,最后甚至无法通过软银的审查。
软银对外称,ofo与其说是一家公司,不如说是个臃肿的学生会。即便有滴滴等公司高管进入,也无法根治这种极度腐败管理结构。
从来没有失败过的戴威,无法接受这种打击,居然把责任甩到滴滴高管头上。
早在双方合作之初,三名滴滴系高管空降ofo,付强出任执行总裁,另外两人分别负责市场和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