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本质目的就是追求高利润,数据资本化下,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数据越来越像财富一样集中在数据资本家手中,产生数据鸿沟,让本就处于社会底层劳动者不仅在经济政治处于不利位置,更在数据中处于被消费状态。
数据资本家提出“为知识付费”的口号,就像工业革命时期,资本家提出的“为面包劳动”一样,让底层劳动者深感被剥削却又无可奈何。当互联网让分散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联通,物联网又把全世界的人与物联系起来,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把所有这些数据、信息和人的思想行为痕迹永远保存下来。
这让能够模仿真人诸多特性的“数字人”成为可能。人们由此可以在网络上投射出一个数字自我,作为自己的替身。未来,当人的肉体死亡之后,他的心灵还可被放到一块硅电路或者分布式网络中继续运行,从而获得“永生”。这样的发展图景不仅极大挑战了传统的生命观,也模糊了真实与虚幻、人与周围环境和人与自然的界限。
小结
以开放的视角来看,人工智能技术的上述发展将带来一个人与人工智能体交互、共同决策的混合主体社会。我们无需再纠结于人与自然的对立、人与机器的对立,而需深入人——机器——自然所构成的网络之中,厘清其中的权利与责任。
这或许为人类提供了重归自然、尊重自然的机遇,改变过往所形成的一味索取和掠夺自然的生产和消费方式,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机器的协作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