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技术路线可以说让燃油与电高度协同,同时解决「油耗」和「续航里程」两大问题,另外,与同级别燃油车相差无几的价格,消除了一部分市场疑虑,消费者也用销量站了队。

比亚迪DM-i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就 DM-i 车型交付慢、消费者等待时间过久等问题向客户致歉。这则略带「凡尔赛」的致歉,也反映出比亚迪混动车型的供不应求。
在历经时间的验证与优化之后,这条路线或将成为比亚迪进军国际的排头兵。
今年,混动车型热销,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部分厂商对「插混是油车潜客转型第一步」的市场预判。
在混动路上,中国汽车企业正开始做一些别人做不到的事。
2021 年,其实是一个国产混动的关键年。就是在这一年,各车企相继公布自家混动技术。长城发布柠檬混动 DHT,该混联技术采用了双电机混联拓扑结构,魏牌 CEO 李瑞峰发微高调表示「对于技术实力,我们无比自信」;
奇瑞则在上海车展公布一款双电机驱动架构的鲲鹏 DHT 混合动力专用变速箱,绕开功率分流路线的技术壁垒,能够实现单/双电机驱动,该路线还未曾有企业尝试过。从奇瑞公布的数据来看,该系统最高传动效率大于 97.6%,具有很强的设计前瞻性。
不过,站在2022年9月这个时间关口来看,在15万到18万这个主流区间,仅有的选择,仍然是比亚迪,在局部市场的垄断,这也促成了比亚迪爆发式的销量,迪王单月销量破20万台,已近在咫尺。
而吉利、长城和奇瑞的插电混动产品,正在努力追赶,比如吉利目前只发布了几款雷神动力的不插电油混,无法享受绿牌免税,其打算在2022年底推出的星越插混,价格料将逼近20万。
而理想的插电混动l9,则价格区间反而提升到45万,即使是年底推出的l8,也需要35万,离主流市场更加遥远,如今看来,价格的不断下探,会是一个花费数年的进程。
总的来说,吉利长城奇瑞这自主三强里,要么插混技术尚不成熟,离量产尚久,要么价格高于20万,成本下不来,导致初期反响平平。不难预计,比亚迪的领先优势,还会持续2-3年。
现任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曾在书中写到,「中国汽车产品销售的数量并不取决于产能,而是产品竞争力。」
研发能力,才是国之重器。在技术的关口,中国民营车企的技术积累和研发能力,把握住了机会。那么接下来的 5-10 年,就是各自技术路线经受市场考验的时代了。
02 新能源车企改写产业链条
随着汽车电动化的发展,很多装置、零部件、资源都不再被需要,汽车市场正在被重构。比如,电动浪潮首先冲击了汽车后市场,借常规保养盈利的 4s 店模式,饱受消费者诟病,就在逐渐被新的技术路线所改写。
人们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