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海不可能没有危机感。
我们进一步拆解赛力斯今年的财报会发现,在研发上面,2022年上半年,赛力斯的研发投入达13.93亿元,占营收比例达11.22%。
这个投入其实在造车领域不算多。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平均一年就要烧“51.6亿元搞研发”。而即使是张兴海“嗤之以鼻”、不愿与之挂钩的代工厂行业,一年烧几十个亿做研发也是常事。但就家底并不丰厚的赛力斯而言,
同比增长123.17%的研发投入已经很能说明其决心。
据赛力斯内部人士透露,赛力斯目前极为重视自动驾驶部门,该部门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刚起步做自研算法,另一部分则与供应商(包括华为)一起,做匹配开发以及工程化。
职工薪酬也很能说明赛力斯对人才以及技术的超前重视。财报显示,今年赛力斯的职工薪酬相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千万。内部人士透露,2022年赛力斯今年核心技术岗位的涨薪幅度达到50%。

其实,关于华为的合作对象,有不少消息传出来,说华为智选车已经在行业里大范围铺开,除赛力斯之外,已经相继接触上奇瑞、江淮。
前端时间汽车产经在采访星途营销中心副总经理范星时,也得到了“确认合作”的实锤。
随着越来越多车企进入与华为的合作中,整个行业的发展逻辑肯定会改变。
就像微软的系统+英特尔的芯片组让电脑生产门槛大幅降低,就像安卓系统+ARM架构芯片的到来也简化了智能机的核心难题,主机厂业的核心也许会从技术能力,转向供应链管理能力+质量管理能力+营销能力。
幸运的是,在这几个能力上,赛力斯比别家更有先发优势。
张兴海曾表示,将来会一批高端零部件供货企业到重庆来,明年则将有两位数的头部供应商围绕赛力斯在重庆投产。
而在质量管理体系层面,华为大概率也让赛力斯完成了进化。此前有媒体曾曝出,华为对三电部分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标准远超国标,他们提出耐久时间超过2500个小时,而金康工厂过去只是在室温下达到500小时而已。在达到国标的基础上,赛力斯为了满足华为的要求,又做了部分翻倒重建。
营销层面,虽仍是华为主导,但赛力斯多少能学到华为“像卖手机一样卖车”的技巧。另外,赛力斯目前在全国拥有201家用户中心,
如果运营和服务能力不到位,想必也很难做到大规模的快速交付。
作为对比,赛力斯SF5在发布的前两年时间里一直是销量寥寥的状态,彼时产品研发投入、生产制造和销售全部由赛力斯自己负责。
总言之,在华为“一夫多妻”的画面到来前,华为给了赛力斯“正室”的待遇和优势。
至于在智能电动汽车的马拉松比赛中,赛力斯能不能保持优势、能不能跑到最后,就得看他自己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