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利用你的内容,拿走你的数据,抢夺你的时间,而作为用户,和平台相比,我们几乎微不足道,只有微弱的影响力和微薄的收益。
而且,因为平台拥有所有权,所以它只要看你不顺眼,甚至可能删除你。
删除你的发言,删掉你的痕迹,甚至删掉你整个人。
让你从此消失。
有些人说,这不行。
我们需要掌握自己的创作成果。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形式。
第二,虽然我们都在用各种APP和朋友、家人、客户联络,发信息、图片、语音视频电话,可是,这些私密信息,真的是私密的吗?
虽然我们在生活中离不开各类APP,买东西、查店铺、打车,可是,我们的使用偏好,这些信息,真的都只属于我们自己吗?
对背后暗处的大平台有没有在默默收集、分析我们的使用偏好?
出于对隐私的担忧,我们呼唤一个新的形式。
于是,Web3.0,应运而生。
它承诺将隐私和数字身份还给用户。
不仅可读,可写,还要可拥有。我们可以拥有自己的数据和内容,拥有自己的权力和收益。我说了算,而不是平台说了算。
这要怎么实现呢?区块链技术。
我所有的贡献,因为区块链(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奖励机制),都可以被记录和激励。
比如,我写了1篇文章,就奖励我10个代币(token)。我写了100篇文章,就奖励我1000个代币(token)。
这些记录和激励,一直都在。假如有一天,这个项目不断发展,代币也越来越值钱,那么我也因此了发展的红利,拿走属于我的那部分。
也就是说,在很多人眼里,Web3.0解决了现在Web2.0时代的很多痛点,走向一个更加民主化的互联网环境。
我们可以更自由地创造内容,并且这些内容,都会被记录和奖励。
同时,这些内容也都将为我们自己所有。
我们真正从互联网的客人,变成了主人。
这就是,Web3.0。
那么,它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什么变化呢?在Web3.0时代,我们应该怎么开展商业活动呢?
我们来用一个传统的营销模型,4P(Product、Promotion、Place和Price)一一拆分来看。
首先,我们需要有产品可卖,再考虑营销的玩法。
所以,我们先来看看,Product,产品。

Product:NFT、数字藏品,独一无二的产品。
说起,Web3.0的产品,就绕不开NFT。
NFT,英文叫Non-Fungible Token,中文叫“非同质化代币”。
简单来说,就是每一个代币,都是不一样的,独一无二的。
即使是两片看起来完全一样的树叶,NFT也可以分别指代。
那么,这个“独一无二”的代币,有什么用?
首先,是确权。能确定一个东西,就是你的。
比如,作曲家写了一段旋律,在现场演奏时,观众听到的整体配乐效果,和在听唱片时的效果是不同的,或者经过了制片人或者指挥,根据自己音乐偏好的加工,而且每一次演奏时的发挥也各不相同,甚至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改编和重构。
这些不尽相同的诠释方式,都属于某一个被命名的曲子。可是每一次改编,每一个音符的修改,能不能留下痕迹?能不能确认贡献者呢?
在现在或许很难,而区块链,或许就能做到。
再比如,你要去买一幅画,这幅画非常名贵,是曾经一个法国贵族的传家宝。但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被一个意大利人偷走了,结果现在又在一个荷兰人手里。
那么问题来了,请问这幅画,是属于这个法国人的,还是意大利人的,还是这个荷兰人的?
根本说不清楚。
但是通过NFT,可能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这幅画,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变成一个NFT作品。
区块链有一些特点,每一条记录,都是可追溯的,而且不可篡改。那么,这幅画即使是被偷了,被抢了,但是在区块链上,没有发生交易。
也就是说,产权其实没有变化,这幅画的所有权,还是这个法国人的。
NFT,就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很多东西确权。
我拥有了这个“独一无二”的代币,我也就有了所有权。那么,除了确权之外呢,还有什么用?
然后,还能溯源。在区块链上,每一笔交易,都是公开的,所以你可以知道,所有权如何流转。这幅画,原来在A的手上。然后B花500块买走了。接着,B又把这幅画,以10000块卖给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