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担心真真假假的藏家故事,从A B C,清清楚楚。
原来数字文化内容相比于实体文化作品更容易被复制和传播,真伪鉴定和知识产权保护都比较困难。很难将其资产化。
而正因为可追溯、可确权,解决了这一困扰,所以最开始NFT先在艺术圈,火起来了。
很多艺术家,都开始做数字资产。
去年8月,数字艺术家 Beeple 的 NFT 加密艺术作品《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就已经经在佳士得拍出近 7000 万美元的高价。

(图片来源网络)
不过相比国外更为开源的平台,国内的数字藏品并未向二级市场开放,主要采用人民币交易。
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新尝试。
比如,敦煌美术院和支付宝合作开发的,“敦煌飞天”和“九色鹿”两款 NFT 付款码皮肤。

(图片来源网络)
比如,买实体鞋子再送一双NFT鞋子。有了实体鞋,还要保证元宇宙中的虚拟人也有一双独一无二的鞋子。而且随着商品越来越稀少,它的价格会越来越贵。
这一符合经济学规律的定价逻辑,将真正在Web3.0时代实现。
此外,还有NFT和游戏的结合。
比如,Axle infinity,一款宠物养殖游戏,在游戏中每一个虚拟人物,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而且在游戏中生成的积分,和公司中的币值是挂钩的,所以,玩游戏就变成了挣钱的方式。
所以,未来元宇宙一定会慢慢接近一个立体的世界,它不仅仅在体验领域,还会在经济领域,越来越接近现实生活。

Promotion:如何用虚拟人做好营销。
那么,有了产品,应该如何用web3.0做好营销呢?
其实,未必是销售数字产品,用Web3.0技术,销售实体产品同样值得观察。
比如,在镜头前,每晚兢兢业业直播的你,有想过吗?有一天你可能会被一个虚拟人,抢了饭碗。
而且,这个苗头已然出现。
百雀羚,这个国民老品牌就牵手了虚拟代言人“翎_LING”。
虽然孵化一个虚拟人是门烧钱的工作,但是它一来可以拉近和年轻人的距离,毕竟年轻人普遍都有看动漫的童年记忆,天生自带对虚拟人的情感共鸣,二来虚拟人没有个人意志,不会出现有道德风险的情况,所以不太会“塌房”。
对于品牌商来说,既传达了崭新的品牌信号,又减少了代言风险,一举两得。

(图片来源网络)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中国虚拟偶像行业发展及网民调查研究报告》:2020年中国虚拟偶像核心产业规模为34.6亿元,同比增长 70.3%,预计 2021年将达到62.2亿元;2020年虚拟偶像带动周边市场规模 645.6 亿元,预计 2021年为1074.9 亿元。
不会塌房的虚拟偶像,给了品牌商一个“烧钱并快乐着”的稳定的选择。
除了虚拟人,还有哪些用Web3.0的思维,做营销的案例呢?
我们从营销的人、货、场三个角度来看看,品牌商们层出不穷的新玩法。
(1)人
指的就是刚刚提到的虚拟人。
比如,奈雪的茶选择自己花钱慢慢培养一个虚拟人,NAYUKI(奈雪)。还把NFT数字产品做成了限量发行的盲盒“周边”,并随盒附赠面值100-1000元不等的专项黑卡,全线包装NAYUKI,拿捏住了“年轻人心底的躁动”。

(图片来源网络)
比如,被归为“old money”的保时捷,和虚拟人AYAYI合作,用这种贴近年轻人的方式,体现了老品牌全力拥抱电动车时代的努力。

(图片来源网络)
(2)货
老品牌,往往面对一个难题:如何伴随一个人的成长?
比如牛奶品牌,小时候,每天带着一瓶妈妈热的鲜牛奶去上学。现在长大了,再看到这个品牌,是不是就会自然而然想到小学里的吵闹,妈妈的唠叨呢?
然后,感慨一番,时光易老,顺手放下它,拿起了“属于大人的”,可能更加时尚的产品。
而在营销上有什么办法呢?
比如,现代牧业做的三只小牛NFT,或许就可以帮助品牌完成一次调性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