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Holonyak致力于研究隧道二极管——尽管这个项目本身并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但却让人们对砷化镓的制作流程有了更多了解。
1960年,他创造了第一个可见的半导体激光器,现在被广泛应用于DVD播放机、激光打印机、复印机和其他高科技产品上。
接下来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Holonyak在1962年发明了第一个可见光LED,并在一年后,选择回到母校伊利诺伊大学担任电机工程系教授,这一待就是50年。

2012年Nick Holonyak与学生交谈(来源:伊利诺伊大学)
直到2013年退休,他指导了60名研究生的博士学位项目,许多学生后来都在光电子学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其中5人还是国家工程院(NAE)的成员。
在这期间,他不仅发明了一种能在砷化镓芯片中弯曲光的技术,为芯片通过光传输信号创造潜力;还开发了能转换交流电、直流电的晶闸管……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还要属他发明的量子阱激光器和晶体管激光器。
1977年,Holonyak和他的学生展示了第一个量子阱激光器。这种新型激光器,能以最小的功率发射出非常集中的光,其光强是其他激光器的40倍,将激光二极管的性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现在,量子阱激光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光纤、CD和DVD播放机以及医疗诊断设备。
2004年,Holonyak和Milton Fang教授又有了一个想法,将晶体管和激光器同时结合起来,以更快地提升信号处理速度。由此,晶体管激光器应运而生。
但令很多人遗憾的是,做出如此多科研成果的Holonyak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诺贝尔奖。
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
可见光LED技术,并非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潜力。
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宣布颁给可见光LED,然而Holonyak却没有在获奖名单上看到自己。这一奖项最终颁给了3位发明蓝色LED的科学家,分别是赤崎勇、天野浩和中村修二。
评奖委员会给出的理由是:
很长时间里(超过30年),我们都只有红光到绿光波段的LED。没有蓝光LED,就无法制造出白色灯光。他们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从半导体中获得了第一道蓝光,使得白光二极管灯成为可能。
这在当时遭到过一些质疑,认为这个获奖领域不该将一系列奠基人忽视得这么彻底。
Holonyak对此公开发表过回应:
认为“总有人欠你什么”这种观点,其实蛮可笑的。归根结底,活着已经是一种幸运。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在意此事。
E&T杂志曾在2014年诺奖宣布当天,对Holonyak进行过采访,彼时他已有数十项专利在身,获得的奖项更是不计其数:
我无法解释为何我不在LED诺奖获奖名单上。我认为他们(委员会)同样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如果没有我和其他人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工作,蓝色LED也不会出现。
事实上,Holonyak对光学做出的贡献一直有目共睹。
早在1997年,美国光学学会就专门以他的名字设立了Nick Holonyak, Jr. Award这一奖项,颁给每年对半导体光学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