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三大运营商在首批50个城市开通了5G商用,之后批评5G的声音就越来越多,一直持续到今天。
我相信各位多少也看到过类似观点,有的宣泄情绪,说5G培育的最大杀手级应用是何同学和华为;
也有一些比较理性的分析,说5G技术尚不成熟,5G应用场景没有找到,在一般场景下4G就能满足,仓促上马投入几千亿造成了巨大浪费等等。
从5G牌照下发、正式商用至今,已经过去了三年时间,我会尝试解答5G的许多疑问,也让读者们有一个更清晰的角度,不被人云亦云。
先聊聊网上讨论最热烈的质疑,明明4G的网速已经够快了,足以应付所有手机场景,为什么我们还要强行上5G?
客观来说,现阶段的4G网络确实比以前要快,毕竟已经是一个稳定运行十年的成熟技术,调制精度从16阶提升到256阶,理论速率由以往的80-100Mbps,提升到峰值150Mbps,而且还有各种黑科技加持,比如多节点载波聚合,手机内置多天线,4G理论速率其实还能继续往上冲。
比起刚刚起步的5G,两者之间的速率差距没有明显拉大,所以就会让人产生4G和5G旗鼓相当的错觉。
但要注意的是,理论峰值和实际是有很大差距的,4G信号很难达到理想的150Mbps峰值,我相信各位也有同感。
有人说5G信号也很难达到472Mbps的峰值,确实如此,但至少日常速率也是远超4G信号,我希望各位不必怀疑这一点。
按照当前全国公布的平均网速来看,5G下载341.20Mbps,上传71.98Mbps,4G下载40.43Mbps,上传是23.11Mbps。
当然对于不少人来说,4G信号的速率也足够用了,没必要上5G套餐,可要注意的是,如果你住在人口相对密集的城市,在一些繁华商圈里,你或许会遇到4G信号满格却没有任何网速的困境。
为什么会这样?
有言论说是5G挤占了4G的带宽,但5G和4G的频段完全不一样,两者就像高铁和飞机,互不冲突。
根本原因是,4G制式已经远远跟不上越来越可怕的流量需求,高负荷问题十分严重,哪怕继续修修补补,让4G的速度再怎么提升,4G基站建设得再密集,也无法解决4G频段的堵车问题,无法解决4G信道的容量问题,硬件层面的缺陷,是无法通过软件层面来优化掩盖的。
这三年来,4G基站每年增长20万左右,修建速度趋向于平缓,因为4G基站的总数量已经迈向可怕的600万大关,可以说完全覆盖全国,接近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