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密集地修建4G基站,只是在重复造轮子,虽然可以暂时缓解网络堵车的问题,也仅仅是缓解,无法根治。
如果没有5G网络分担流量,仅凭这几年移动互联网几乎翻了两倍的总流量,原有的4G基站根本难堪大用,可能平均网速会下降到每秒几百k,大家都堵死在同一个频段里。
做一个简单比喻,4G等同于普通公路,哪怕再修建五六条普通公路,它的天然限速问题也没法很好解决,如果修建5G高速公路,可以大幅度分流4G的车辆拥堵问题。
现在5G基站数量是210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19.8%,然而5G基站已经承担了全国超过一半的流量了,这还是因为5G基站才发展了三年时间,未来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之所以你觉得现在的4G网络还行,平时用着也不怎么卡,完全是因为5G网络承担了更多的流量压力,避免了4G频段的拥堵问题。
客观来讲,几年前的5G技术确实不成熟,不仅基站数量少,网络覆盖不足,而且5G手机的耗电量大,网速也没有多亮眼,再加上昂贵的套餐就更加无人问津了。
但任何技术都有一个渐进发展过程,如今随着5G基站的大面积铺开,单个成本会越来越低,在总维护成本上已经和4G基站差不多了,无论耗电量、信道容量、覆盖能力还是上网速率都有了很大改进,性价比完全超过4G基站。
最起码如果你手里有一部5G手机,哪怕用的是4G网络,网速也比以前的4G手机要快。
也有言论说,我们在没有找到杀手级5G应用前,不要大范围部署,应该先小规模试点,在北上广深、学校医院和车站等重点区域试点。
现在很明显,4G网络无法承担翻倍的移动互联网流量,如果不是5G网络的支撑,我们今天根本不会有机会讨论4G的峰值速度究竟差5G有多少。
如果没有大规模运用,又怎么会成熟?
只有全面产业化,有市场反哺,有用户使用反馈,才能在这种良性土壤里(有机会)培养出杀手级应用,才能将5G基站的高成本、不稳定网速、覆盖面积差等问题统一解决。
很多时候,这类决定未来的国家工程就需要有试错的勇气和成本,况且5G还是全世界严格论证过的成熟技术,不能因为这是「民族5G」,就天然觉得不靠谱,觉得好大喜功,是超前建设,然后算各种经济账,却忽略了最重要的通信安全的账,导致因噎废食停滞不前。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批评5G大规模铺开的其中一个重要理由是,5G基站的覆盖范围小,导致它的数量必须要比4G基站多十倍才能做到无缝切换,因此如果全国铺开,建设成本会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