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在于华为不仅销量起来,利润也非常可观,这主要因为华为攻入了利润率最高的细分领域——高端手机领域。
高端手机领域实际上只有三个半玩家,那就是苹果、三星、华为和高通(算半个),它们分去了智能手机领域绝大部分的利润。
那么小米呢?小米定位出现了迷失。
它需要“性价比”的标签来保持销量增长,但是成本的堆高又意味着性价比路线发展空间狭窄,即便是印度等市场性价比路线还走得通,但注定也会越走越窄。换句话说,性价比迟早变成一句空话。
同时它也想摆脱“性价比”的标签,变成代表着“高溢价”的中高端手机厂商,但是过去这些年它在营销推广上的发力,让这种营销形象上的转变举步维艰。与此同时,它在技术研发上的极度短视,让它的技术实力很难支撑“中高端手机”的形象。
性价比难走,中高端也难走。
所以虽然小米现在销量依然很大,旗舰手机也卖得有声有色,但是对比OV的研发布局,以及华为在技术上的遥遥领先,我怎么看怎么觉得小米有些江河日下。
第三件事:社会责任感缺失
金庸说过一句话,叫“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其实对于企业何尝不是。
一家企业规模还小的时候,它的社会责任可能在于提供了就业岗位、贡献税收,但是随着规模的不断增长,它的社会责任必然会不断提升,除了创造就业、贡献税收之外,还要考虑对行业、对国家的长远发展会有何正向影响。
我在网上经常看到有人说华为搞爱国营销。我记得小米比华为更早提出“国货崛起”的口号,但是为什么只有华为被指责爱国营销?我想是因为只有它真正被爱国人士所认可,并在网络爱国浪潮中获得了最大的红利。
我认为这些人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同样是爱国营销,为什么只有华为成功?
我想说不是老百姓容易被忽悠,而是公道自在人心。
华为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它确实带动了中国通信行业的发展,并且是以技术自研的方式让中国在这个领域达到国际领先地位。撇开它给国家通信行业带来的利益不提,它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并且对于国家的科技崛起整体氛围都产生了影响。
于国于民,华为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都体现了出来。那么于企业本身,自然也会获得来自国家和老百姓的双重支持。
这其实是一个很朴素的逻辑。
但是很多企业缺乏这样的社会责任感。
企业做大以后,它想的是如何切入更赚钱的行业,如何更迅速地赚钱;而不是在自己的行业内实现国际领先,掌握先进技术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同时让国家少受一点掣肘。
与此同时也因为缺乏社会责任感,导致这样的企业很难拥有技术实力,很容易在残酷竞争中土崩瓦解,进而不复存在。
所以说别看社会责任感就像是一个没啥含量的词语,但实际上,它跟企业的决策、产品的销量、营销策略的制定都有着深刻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