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进入去年冬季以来,国内盐湖提锂的产量也出现了明显下滑。像江西、四川等锂盐大厂纷纷在年底停工检修。使得我国的锂材料供应紧张局面加剧。
而不少企业在落实开发方案时,也没有大周期大项目的开工建设计划。使得不少开采项目在中途就被迫夭折了。虽然从去年年底开始,一批汽车大厂也开始大规模在国内外投资锂矿,但从投资再到投产供应,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原材料紧张的问题短期内还是得不到解决。
能不能找到锂的替代品?
既然锂原料这么贵,那么有没有可能用其他替代材料呢?还别说,还真有。
目前镁、锌、钠等材料的新型电池都有望成为锂电池的替代品。尤其是镁,制作出来的电池容量有望是锂电池的两倍。锌电池则可以降低电池起火的风险。钠原料最为常见,制作工艺简单,能大幅度降低电池的生产成本。

然而就发电效果来说,这三种材料都很难与锂媲美,主要是三种元素的本身活性较低,很难获得较好的电化学性能。为此,人们又想到了一种新元素:氟。
科学家们用三个氟原子和铁元素相结合,制作出了电极。据说如果制作成电池的话,容量有望达到锂离子电池的3倍,理论上能让电动车价格降低20%。目前相关的研究工作还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中。
其他解决方案
毕竟开发新材料还是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远水解不了近渴。为了节流,各大车企还得自己想办法,最常见的办法就是通过动力电池回收的方式。
通过对退役电池进行梯次利用,将电动车电池容量在20%-80%范围内的应用于低速电动车等领域。低于20%则进行拆解回收,从而提高电池的复用率。但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暴露出最为严重的问题还是在安全性上,有不少中小企业违规操作,造成电池爆炸等众多事故。如何规范化市场,并对企业进行监管,仍然是摆在这一领域的一大问题。

当然,碳酸锂价格的逐步“失控”已经引发了政策层面的关注。
目前,工信部明确表示将打击锂、镍等资源囤积、哄抬物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并对部分锂盐企业进行了约谈,内容主要是促进价格的合理平稳运行,推动产业链良性发展。
另外,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的估测,预计锂资源供需平衡需要2到3年后就可能恢复正常。也正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国从很早就开始了对国内外锂矿的投资和布局,作为消费者,我们就对成果静静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