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实力的变化是影响中美关系的变量之一。中国科技的飞速发展让美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焦虑”和“压力”。中美科技博弈已成为决定世界百年变局的核心动力。
科技是历史的杠杆,在绵延5 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近代以来却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
中国未来想要发展,就必须实现自主创新和自主可控,而硬科技将成为解题的一个关键抓手。光刻技术是使微电子和纳米电子器件在过去半个世纪中不断微缩的基础技术之一,光刻制造是晶圆制造最关键、最复杂和时间占比最高的环节。
光刻机已经历经五代发展。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取得光刻机关键图形筛选技术新进展。我国在光刻机方面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相对不足,虽无法制造高端光刻机,但可以制造一些低、中端的光刻机。上海微电子设备有限公司透露在2021—2022年交付首台国产28纳米工艺浸没式光刻机。这意味着国产光刻机工艺从以前的90纳米一举突破到28纳米。
与面世的5纳米顶尖制程存在较大差距,但常见的射频芯片、蓝牙芯片、功放芯片、路由器上的芯片、各种电器的驱动芯片等非核心逻辑芯片,仍采用28~90纳米工艺。在实际应用中,28纳米光刻机不仅能用来生产28纳米芯片,更有望通过多重曝光的方式生产14纳米、10纳米、7纳米芯片。尽管我国自主光刻机与外国先进水平仍有不小代差,但未来可期。
国家未来发展需要的是工程师红利,是科技创新红利。就像在通信领域追求极致的华为,在航空领域研发C919“永不放弃””的中国商飞、在今年九月新能源汽车领域,全球首家单月出口超20万辆的比亚迪,以及在水力发电、核电站、特高压、中国基建、中国高铁、中国航天等更多的科技企业在一个个行业做到领先,才是推动未来发展的关键。
掌握最前沿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国家间竞争角逐的第一目标。受通信、计算机等行业不断增长的需求影响,半导体市场持续向好发展。
2020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4 259亿美元,比2019年增长3. 3%。2020年全球半导体生产设备的销售达到了712亿美元,较2019年的598亿美元增加114亿美元,同比增长19%。中国大陆市场的设备销售额比上年增长39%,达到187. 2亿美元。由5G的普及和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居家办公需求,半导体代工企业的投资旺盛。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让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使中国这艘航船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实现中国梦!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