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需要注意的是,电动汽车的比亚迪时代还没有真正的到来,在比亚迪交付的新能源车里,混动车型和纯电车型目前仍是各占一半,而前者大多被认为是新能源时代的过渡车型,纯电才是真正的彼岸。
另外,从盈利水平来看,特斯拉也依旧是目前市场的王者。比亚迪虽然在整体销量上比特斯拉高出一截,但是因为主打的基本都是30万以下的车型,收入和盈利水平还是和特斯拉存在差距。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比亚迪营收1506亿元,其中来自汽车相关业务的收入为1092.67 亿元,净利润35.95亿元,而特斯拉仅第二季度就实现了169.34亿美元收入(约1202.8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22.56亿美元(约160.57亿元人民币)。
毫无疑问,对于这两家新老巨头来说,战局还处于起始阶段,未来围绕着两家巨头在纯电领域和高端市场的进一步较量,仍然有不少看头。
电车的时代要提前来了?
六年前,消费者张曦开着自己新买的新能源车驰骋在大马路上,最喜欢观察路面上行驶的车辆中,有多少比例的车是新能源车。“2016年我还是抱着小白鼠的心态入手了第一辆新能源车,所以就想看看谁和我一样,会这么早就开始尝试。”
这种新奇的想法在后来几年间逐步消失了。因为随着市场与技术发展的飞速演进,新能源车已经变得越来越普及。
这种飞速的变化,是整个行业在最初都没想到的。在传统汽车时代,汽车的设计、研发、制造等环节已非常成熟,相关的产业链庞大而稳固。而在与传统车企的第一轮竞争中,造车新势力领先一步是业内的共识。
在特斯拉引领的第一波新造车浪潮里,造车新势力以更敏捷的姿态、对新技术的坚定追求,共同引领了新能源汽车爆发。
在那个时候,传统造车企业依靠着几十、上百年的造车工业,从意识到组织转型都落后一步,很长时间里被认为有“船大难掉头”的问题。结果就是,新势力走的每一步都倾尽全力,而传统车企更多是关注作为基本盘的燃油车市场,再顺手抱着手里已有的图纸出几款“油改电”,没有意外的,都会在转型中落后一步。
从市场的角度,这个原本在政策推动下持续前进的新能源行业,近两年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原本的市场的预期。
在今年9月进行的第四届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工信部原部长苗圩表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5%的目标大概率可提前3年,即在今年实现。”
仅仅20天后,据乘联会最新的预测数据显示,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58万辆,同比增长73.9%,推动新能源汽车销售渗透率达到29.7%。有乐观的预测认为,到2023年,这一渗透率或将达到50%。
经历了早期的摇摆期和摸索阶段,传统巨头在新市场面前找到了应对的动作,以成立“新势力”品牌开始直面特斯拉们的竞争。岚图、极氪、埃安等新品牌逐渐成立,背靠巨头的同时,也抛开了沉重包袱。
于是我们能看到,被称为大厂新势力的品牌们,在技术、产品上快速追赶,营销、体验等方面也跳出了原有4S店的模式,照着特斯拉走过的路走了一路捷径。
一两年前,尤其是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受关注的玩家都是以特斯拉、“蔚小理”为代表的企业,与生俱来的科技感与时尚感,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纳。
在传统车企的新能源车逐渐开上路后,市场格局正在快速转变。
随着零部件供应紧张、原材料价格暴涨,本就盈利困难的新势力们不同程度地暴露了短板,从上半年开始,蔚来、理想和小鹏都曾先后出现销量瓶颈,交付量大幅下跌。
今年上半年,蔚来有5个月交付量在1万以下,理想在上个月也遭受“水逆”,交付量腰斩至4571辆,比疫情最严重的4月份还低,而小鹏则在最近两个月连续销量跌破一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