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10条性染色体,混合三类生物特征,它的存在曾被人类当成骗局
1798年,一个名叫约翰亨特的人将一具特殊的标本送到大英博物馆,当这个标本出现在科学家们面前时,几乎没人相信它是真实存在的动物,因为它身上的奇怪之处实在太多,以至于在之后的85年间科学家们仍旧争论不休。
这具奇怪的标本来自于澳大利亚,它的体型接近一只兔子,有着鼹鼠一般的身子,和河狸一样的尾巴,四肢上长着蹼,还有一张鸭子似的嘴巴,对于当时的欧洲人来说,实在过于魔幻。
所有的博物学家都觉得这是一个恶作剧,是有人精心制作了这个“假标本”,只不过它们找不到任何的破绽。当这具标本在伦敦博物馆展出时,参观者们络绎不绝,每个人都希望能找到那个“被隐藏起来的线头”,然而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因为这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生物——鸭嘴兽。
拥有三类生物特征
在科学家们确认了鸭嘴兽的存在后,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鸭嘴兽的分类,尽管鸭嘴兽长着一身紧致光滑的皮毛,非常符合哺乳动物的特征,但是在它的身上,却没有找到乳头。就连鸭嘴兽的乳腺都是在19世纪30年代才被科学家们找到。
在进一步的解刨后,科学家们发现,鸭嘴兽长有鸟类和爬行动物才有的泄殖腔,也就是说它们排泄、繁殖都靠这一个器官。
按照澳大利亚原住民的说法,是有一只离家出走的鸭子被一只巨大的水鼠掳走,等鸭子逃回来之后,生下了两颗蛋,孵化出来的就是鸭嘴兽。虽然这只是个故事,但也点明了鸭嘴兽的一个特点:它是卵生的。
可如果说它是鸟类的话,它身体里又没有胃这个器官的存在,食道和肠道直接连在一起,这点完全不符合鸟类的特征,反而在一些低等哺乳类动物和鱼类中出现。
种种矛盾的表现,让科学家们抓破了脑袋,最后,科学家们不得不在哺乳动物纲下设立了一个全新的类别:单孔目。当然,后来又发现了一种单孔目动物针鼹,也是生活在神奇的澳大利亚。
奇特的鸭嘴
鸭嘴兽外形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鸭嘴,这也是它中文名的由来。不过,它的嘴和鸭子只是外形上相似,实际上却大有不同。鸭嘴兽的嘴并不坚硬,反而类似于橡胶般柔软而富有弹性,还拥有非常神奇的功能。
当鸭嘴兽潜入水下觅食的时候,它的眼睛、耳朵、鼻孔全都是闭上的,也就是说鸭嘴兽此时又聋又瞎。但它们仍然能精准地找到小鱼小虾,各种昆虫、蠕虫和贝类,它们用的并不是直觉,而是电磁感应。
鸭嘴兽的嘴上密布着敏感的神经末梢,以及一个能接收到微弱的生物电流的感应器。虽然我们平时感受不到,但其实任何生命体,只要它还活着都会产生生物电流。鸭嘴兽就靠感应生物电流来找到猎物。
而且它们在捕猎时,并不会将食物直接吃掉,而是先储存在脸颊处的一个“小囊”里,因此它们在捕猎时动作流畅无比,基本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在完成捕猎后,它们才会开始慢慢处理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