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专业教育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其高等教育结构呈现了“三高一低”与“四低”并存局面。由于专业设置少,导致教学与应用脱节的现象严重。在大学阶段,计算机专业的学习主要以软件、硬件、网络工程、电子工程等为主,在专业的设置上有计算机、电子信息安全等专业。而这些学生大多处于接受能力比较弱阶段。据统计,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市场已达到近千亿元规模。据教育部发布的《2014年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749万人,其中普通高校毕业生831万人,高职高专毕业生280万人。按平均工资计算,普通高校毕业生薪资已与大学本科毕业生相当;但受计算机技术、网络工程等专业招生数量限制和部分院校因招生名额限制等因素,各类型人才供给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2、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缺口大
信息技术人才需求市场一直在快速变化。《2015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总产值达13万亿元,同比增长14.4%;而 IT人才市场供需缺口达1200万人以上; IT从业人员总量约为3700万人; IT从业人员的平均月薪约为6340元!在 IT行业中从事程序员工作的比例约为87%。随着软件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互联网创业热潮不断升温、知识技能的不断提升以及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巨大、竞争激烈。以 IT人才市场为例:2014年 IT人才市场需求量为420万人,2014年 IT人才需求量为320万人!2015年 IT人才需求量有望达到700万人左右!
3、就业形势向好
就业形势向好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在互联网企业及 IT企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使传统制造业面临数字化转型,从而带动相关产业产生新的就业机会和市场需求;同时,近年来计算机产业对信息产业人才的需求已逐渐超过传统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加之政府政策引导使市场机制更加完善。据中国计算机学会2015年发布的《中国计算机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总产值达2502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1.1%,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指以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的技术服务业)产值达1550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1.4%。因此在产业发展向好态势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从业人员就业率高达95.1%、86.7%和88.4%。
4、就业结构趋向多元化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各类平台经济迅猛崛起,信息时代来临,催生出越来越多类型的电子商务平台,例如,淘宝、京东等线上购物平台。同时也涌现出越来越多具有互联网思维和营销模式的创新企业,这些企业凭借先进的理念、强大的市场和创新的营销模式,以快速崛起的姿态跻身全球电子商务企业之列。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2020-202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预计在2020年达到28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590亿美元);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7万亿元人民币(约合836亿美元);203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200亿美元);204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563亿美元)。未来5年内中国移动互联网人口增速将达到每年约130%的速度。随着移动互联时代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发展, IT人才市场必将出现一片巨大的蓝海市场。
5、培训机构数量增加
从2014年开始,全国培训机构数量已由2014年的33万家增长至目前的73万家,年均增长率超过了30%;并且在2016年,培训机构数量已达到75万家,是2014年的3.8倍。与此同时,培训机构数量在增加,需求在增加。随着智能手机终端日渐普及,人们对于信息传递、生活方式的关注逐步提高。计算机及相关人员是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工智能概念的兴起,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意识到编程能力在个人未来发展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如今在一线城市中已经有了不少编程培训班,而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表明,2015年之后编程教育需求就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趋势。
三、市场份额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