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英特尔眼睁睁看着NEC 的µPD7220、Hitachi 的HD63484 与诸多IBM EGA 复制版兴起,基于我们应该提供所有个人电脑相关芯片传统策略,1986 年推出82786 绘图协处理器,并出售给独立板卡(AIB,Add-In graphics Board)厂商推出显卡。1987 年两家公司用82786 提供三款显卡,这数字在1988 年激增成10 家公司和15 款显卡。但整体来说,相较同期竞争对手,如TI 的TSM34010,英特尔82786 性能并不算强,也没有特别受市场欢迎。
1989 年英特尔发布单芯片超级电脑i860,也是继i960 之后,再次以实际行动面对RISC(精简指令集电脑)的产物。i860 在绘图工作站市场算是略有斩获,用在NeXT Cube 工作站NeXT Dimensions 显示卡绘图加速器和SGI RealityEngine 几何处理引擎(Geometry Engine),但也是昙花一现。
后面就如诸多老一辈电脑玩家记忆,英特尔1997 年并购笔电显卡芯片厂商Chips and Technologies,并跟世界最大军火厂商洛克希德马丁(拥有F-22、F-35、F-16 等战斗机)Real3D 部门建立合作关系,1998 年发布代号Auburn的i740 独显芯片,规格看来很棒,赋予推广AGP 2x 的目的,也宣称充分发挥AGP 2x 潜能。

英特尔推出i740 时,引起显卡芯片业界与个人电脑玩家圈一阵恐慌,但终究雷声大雨点小,倍受争议的商业推广手段,更让英特尔被美国政府找麻烦。
但i740 与后继i752 性能完全无法对抗3dfx、NVIDIA 与ATi 产品,以实际行动证明AGP 2x 的DME(Direct Memory Execute) 将一堆材质贴图放在主记忆体以降低成本是很蠢的主意,英特尔只能对以台湾地区为主的亚洲板卡厂商发动低价倾销,结果就是1998 年6 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指控英特尔不公平商业行为,例如台湾地区的批发售价仅7~18 美元,远低于英特尔公定价28 美元。此外,如果客户购入i740 芯片,将更容易取得Pentium II 处理器货源。
最后,英特尔1999 年底中止独显计划,收购Real3D,并再出售给3dfx(没多久又被NVIDIA 并购),ATi 也聘用不打算与英特尔共事的部分员工,导致Real3D 技术分别流向NVIDIA 与ATi,两家公司争夺Real3D 专利过程,又引爆一连串诉讼,最终2001 年达成交叉授权协议。至于英特尔爆发x86征服一切的理念催生疯狂的x86 处理器显示卡Larrabee和后来腰斩的Xeon Phi,又是另一段惊悚故事了。
虽然英特尔踏入消费性3D 独显的尝试,可称为大投资,小成果,大耻辱,但以后见之明回顾这段历史,i740、i752 与并未上市的i754(原本预定首款支持AGP 4x 的芯片,就这样让给S3 Savage 4)奠定英特尔芯片组内显技术基础,以i810(代号Whitney的82810) 为起点,开启英特尔显卡芯片市占率遥遥领先独显双雄的盛世。但也有充分理由相信,英特尔绝对不会满意现状,否则也不会整个砍掉重练,从AMD 挖角Raja Koduri重建Xe 绘图技术体系和OneAPI 了,即使现在看来还是跌跌撞撞的样子。
第四题:这票3D 显卡芯片厂商,大致可分为几种?
这票在1990 年代如过江之鲫的3D 显卡芯片厂商,可概略分为以下几种:
再深入探究,各位将逐渐看到很多有趣的事实:
处理器或芯片组厂商副业:
英特尔做过的诸多好事没什么值得一提的地方,但从SiS 独立的XGI,接收Trident 显示芯片部门,上海联盟公司远弘科技(Macro Synergy)2006 年被ATi 并购,也就是现在的AMD。
古老的2D 王者:
如果还记得倚天中文系统,应该会想到Tseng Labs 和Trident 的产品是最好伙伴,安装设定界面还有对应选项。

倚天中文安装设定页面,可看到Tseng Labs 的ET4000、Trident T8800 与T8900 选项。(Source:insol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