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三条红线”扩围,房企的苦日子来了
仔细回溯2017年以来的房地产调控风格,已经从限购、限贷的个人监管,转向了融资、贷款的资金监管。
尤其是2019/2020这两年,高层对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尤为谨慎。


2019年严禁违规资金尤其是个人消费贷、经营贷、信用卡进入房地产;2020年禁止保险、信托、基金等资金进入房地产,直到“三条红线”政策的出台,完成了房地产资金监管三步走。
一套组合拳下来,房企不得不瑟瑟发抖地勒紧了裤腰带。
2020年,房企融资规模明显下降。2020年只有信用债规模上升了800亿左右,而海外债下降了1200亿左右,房地产信托下降了1100亿左右。

另一方面,房企的偿债高峰期也即将到来,尤其是今年的偿债规模在1.1万亿左右。

一面融资规模在下降,一面偿债规模高企,房企的苦日子即将到来。
对中小房企来讲,日子只会更加难过。

2020年,中国房企销售额前100名中,销售额超过1000亿的仅有41家。其中,碧桂园、恒大、万科三大巨头的销售额都超过了7000亿,融创、保利销售额超过5000亿。
而排在最后19位的房企,销售额尚未超过400亿。
马太效应,愈发明显。
对这些中小房企来说,拿地规模、周转率、现金流、债务率、融资规模,每一项都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关生死存亡。
于是,各种奇怪的打折活动也陆续出现。
甚至连巨头恒大都搞起了房车宝,谋求更多出路。而更狠的是商铺“0元购”活动,一次性付清全款,10年全额返还。

一切都关乎现金流,关乎负债率,关乎去杠杆。
新的时代,房地产的逻辑已然发生了变化,开发商的日子只会越来越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