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租客已被房东赶出门、但欠银行的贷款还得还。
后来微众银行“兜底”,决定不再租住房屋的租客、即使不还贷款也不算违约。
以前,很多人以为放贷就是躺赢赚钱,似乎谁有个放贷牌照就能不费吹灰之力的大赚特赚,现在看too young too naive。
P2P吸储放贷、暴雷跑路众人皆知,而这次的信贷暴雷居然轮到了银行。
现在不是银行太少、不是钱太少,而是借款人太少、尤其是优质的借款人太少!
这是很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面临的困境。而在大型银行市场下沉、通过科技手段能向更多的个人提供信贷时,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民营银行、村镇银行遭遇的压力无异于雪上加霜。
怎么办?
进一步下沉市场,抓更细分的市场、抓更细分的人群、抓更细分的行业,于是就出现了一些很奇葩的信贷产品,并且有些还违背良序公俗。
江西九江银行推出了“彩礼贷”、云南西山北银村镇银行推出了“墓地按揭贷”、富民银行推出了“加油贷”、微众银行推出了“租金贷”…还有其他中小银行推出了“美容贷”、“旅游贷”等诱导人们过度消费、提前透支消费的借贷产品。
万物皆可买,没钱怎么办?贷款啊。
就这样,借助各个互联网平台,中小银行们把钱放贷给了千千万万个借款人…有些是借款人劣质、有些是平台劣质,以至于信贷暴雷、放出的贷款成了呆坏账。
现在,监管的风暴正在到来。
03
监管更加严
过去几年,金融业处于野蛮生长、无序发展、监管空白的时代,也因此出现了很多金融乱象,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
P2P吸储后跑路、让投资人血本无归,高息放贷、违法催收又制造了大量社会问题;民间借贷乱象在推高资金成本的同时、又引发了不少人间悲剧;养老骗局、股权骗局、置换房度假骗局……不胜枚举,这些违法违规的金融乱象暂且搁置一边,我们这里只说正规金融、中小银行的一些乱象。
以前实力再弱的银行、哪怕只是县域的村镇银行,只要凭借互联网就可以全国吸储、全国放贷的开展业务,借助的就是京东、微信、支付宝、度小满、陆金所等这些大的互联网平台。以最高年化5%左右的利息揽储,再以最高年化18%的利息(日息万分之五)对外放贷。

对外放贷没问题,毕竟银行就是靠放贷赚息差盈利的,问题出在一些钱并没有放贷给有还款能力、且有真实资金需要的借款人,而是放贷给了一些劣质借款人,更严重的是广告宣存在诱惑、误导性宣传,增加了低收入人群的债务负担、放大了金融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