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印钞放水,就是银行向企业或居民发放贷款,发放贷款的过程就是印钞放水的过程。
央妈可以通过正逆回购、MLF和SLF的不做/续做/增做等来减增基础货币的数量,再通过存准率和利率的高低来减增信贷货币的数量,从而影响最终印钞放水的数量。
你能贷到款,就说明你接到了央妈放出来的水;你没贷到款,则说明你错过了央妈放出来的水。
你可以成为央妈放水的受益者,如因为信贷宽松央妈放水、你的房子卖出了更高的价格,相当于买房人接到了央妈放出去水再转手倒给你了;当然你也可能成为央妈放水的受害者,如因为货币数量增幅快于商品数量增幅、而造成了物价上涨,那你就得承受物价上涨的损失。
央妈印钞放水,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财富的转移再分配。
我们言归正传,再说如何接住央妈放出的水。
以前印钞放水是大水漫灌,如2008年和2016年。
经历过这两次货币宽松周期的人都有切身感受,那时候贷款很容易、尤其是买房贷款很容易。征信卡得松、几乎不怎么看银行流水,只要交得起首付(2008年的时候首付是可以刷信用卡的)就能贷得到款、且利率是最低的。
人人感觉到贷款很容易、人人都接住了央行放出来的水。
现在的印钞放水是定向流动、精准滴灌,如2018年开启的这轮信贷宽松周期。
定向谁呢?
定向实体、定向中小微企业、定向大基建、定向消费领域,如果你不处在定向放水的领域…对不起,你接不到水。
这也是近两年部分人群的真切感受:为什么天天说放水,可自己就是没贷到款、赚到钱?因为有的旱死、有的涝死……专业术语这是结构性货币宽松。
如果你是中小微实体企业、如果你准备装修房子,大概率能获得低息的贷款…2020年出现的经营贷红利,就是定向放水的结果。
与此同时,央妈在严控信贷流入楼市,先是有房地产企业融资的三道红线、再是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最后又是要求银行“不追求规模扩张和发展速度”……所以房贷审批更难、利率更高。
货币政策已回归正常化,蝴蝶效应如涟漪般向外扩散,而这会影响到信贷松紧、资金多少、利率高低、房价涨跌……
更强的冲击还没到来、这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