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德时代能不能成为中国市值NO.1,这个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未来中国市值第一的上市公司绝不再是贵州茅台。
倒不是不看好茅台,而是未来衡量中国资本市场成果的必然是整个市场的“含科量”高低,会呈现“消费科技各挑一边的格局”。
从这个更加确定性的视角来看,宁德时代成为中国市值TOP4,或者说未来甚至逼近贵州茅台,这都不应该被认为是不正常的,给予全球顶级科技巨头以最充分的估值,将是决定中美科技主战场上胜负的关键。
也许很快,即消费巨头贵州茅台市值碾压工商银行之后,新的科技巨头市值碾压工商银行的戏码也会上演。这里不是让大家去追高已经涨了10倍的宁德时代,而是未来宁德时代代表的科技巨头崛起是一种大趋势。
新王替旧王,社会资本权柄的和平交接。
要敞开胸怀拥抱。
2
未来的格局是什么?
消费+科技轮番表演,消费是核心基本盘,是稳;科技是成长与进攻,是创新突围,科技的创新突围成果最终又会变成消费的基本盘。
就像美国的可口可乐和苹果公司一样,苹果创业之初是科技公司,而伴随着赛道产业链的成熟,苹果已经渐渐的变成的核心消费公司,智能手机已经变成人们必备的辅助外设器官。
苹果,是一家消费企业。
这也是巴菲特先生最终决定买入苹果的逻辑。苹果应成为事实上的传统价值股。
而特斯拉或者是马斯克的火星移民计划,星链以及NASA的平民太空旅行计划又成了新时期的科技进攻赛道。

最近有人说银行还有能再硬起来吗?
短期有震荡,但长期大概率它们在中国A股总盘子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小,甚至在龙头股指权重中逐渐丧失主导力。
而和银行相比,大消费赛道的龙头股,比如“酒茅”“调味茅”2021年的阶段性跑输,并不意味着长期的价值崩塌,如果从5年甚至10年的周期来看,中国的“茅指数”依然故事未完。
用更直白的话来讲,“还得涨”。

从贵州茅台2月中旬以来的走势来看,大趋势仍然是震荡,至于这种弱势什么时候走完,还需要阶段性的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