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抛去一切XX正确的口号,认真审视经济的现实困境。
长期低增长,长期低利率,长期的人口通缩,再加上骑虎难下的“资产价格全球通胀”,正在用振聋发聩的声音警告每一个人,“低增长+货币超发的必然性,是该好好担心一下滞胀了”。
判断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第一是全要素生产率,也就是一个国家的产业质量和水平;第二是未来人口趋势。
也就是所谓的产业和人口,这两个要素几乎可以解释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80%以上。
令人失望的是,如今这两大动力都处在熄火的边缘。
这解释了未来经济增量财富创造艰难的基本现实,也直接解释了为什么近些年来银行存款利息快速走跌。
赚钱,越来越难。
如下图: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和GDP几乎是在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头也不回地向下扎进低增长的深渊。
再看七普后的人口出生数据,2020年已经创下历史第二低。如果我们把历年的人口出生数据向未来平移10年,那么就会得出未来十年的经济增长的大致趋势。
假设2010年的人口出生数据影响了2020年的60%经济增长,我们去除掉疫情的影响,2020年的增长率为6%,那么2020年的人口出生数据影响2030年的60%经济增长,10年之后我们会交出怎样一份经济增长的成绩单呢?
人口通缩叠加产业革命的停滞期,经济必然陷入低增长的泥潭,背着天量债务的国家经济体每向前走一步,犹如双腿灌铅,比以前会艰难好几倍。
在这种现实情况之下,如何平复整个社会对收入增长的焦虑,更是难上加难。
快速增长的时候,大家雨露均沾,就连农民工的工资都是隔三差五的涨一涨,经济低增长的黑暗隧道里,收入不增长,拿什么来支撑美好生活呢?
不止是咱们中国,这将是每一个国家当局都需要回答的现实之问。
2
治疗低增长,有两种模式,中国选择了主动过苦日子,拒绝进一步吹泡泡,压制躺赢派,也尽力避免躺平派;而老美依然仗着胳膊粗的地位,则通过大开印钞机制造虚拟的增量,企图去粘合已经劈叉的贫富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