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正如前几日原创文章“迎接新一轮货币宽松”中所说的,世界引以为傲的“复苏信号”正在一个个变得糟糕起来。
7月外贸不及预期;
世界第三波德尔塔变异病毒加速扩散;
货币关怀的后发性;
对很多人来讲,虽然有点突然,但形势真的已经非常严峻!
国内疫情有所反复,南京、郑州、武汉为了筛查病例,已经先后进行了全员核酸检测,我本人在郑州也亲身经历了这一切。
不仅仅是国内,国外形势也许更加不乐观,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就最近一个月,好不容易得到控制的疫情,又几乎完全失控”。
“美国钟南山”福奇博士警告美国疫情还有更多“苦难”。据了解,当地时间的7月30日,美国新增新冠确诊病例为189035例,创下夏季历史新高。

有人不理解,不是去年都说天热了疫情应该有所缓解吗?
但这已经是盛夏时节,我们所面对的全球抗疫形势竟依然是如此的棘手。
我的观点很明确,这里面有一个主流经济学界的误区,那就是摆平疫情这件事并不是靠技术层面的疫苗,而是要靠整个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前期投入,当下这一刻世界所面临的各种手忙脚乱,大多都源于社会公共部门,公共服务数十年来尤其是对基层欠的债,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这就是短板,这就是欧美选择群体免疫,以及我们国内部分区域应对疫情也会行动力偏弱的原因。
最近一段时间,国人先后经历洪水和疫情,应该都有一个很深很深的感触。
那就是,在自然灾害面前,一切口号意识都是微不足道的,民主的和中国特色的只要你为应对灾害的储备能力足够强大,那阶段性的灾害它就是短暂的,如果遇事直接躺平了,就像欧美的群体免疫一样,自然病毒才不管你三七二十一,欧美你既然不设防,那病毒我就尽情的祸害你。
因此,不要再盯着疫苗接种率了。
它不是疫情防护的捷径,相反人类这种追在病毒变异屁股后面的研发效率,说句难听的,几乎永远都不可能赶得上。
社会公共应急部门欠的账,还需要从补窟窿层面解决,拿技术层面的纸盾牌去挡病毒的毒箭,难免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