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按照全球国民感染几率排名,中国绝对是最小的,从2020年到现在,我们确实形成了一整套社会防疫系统。
无论是疫苗接种率,还是各个城市医疗系统对于潜在病例筛查的速度,以及我们形成的一整套轻重病人的诊疗手段,这一系列的措施都可以保证,我们大概率不会再出现2020年举国封闭的状态。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当我们这种严防死守都出现疫情形势明显反弹时,那么国门之外的形势会是个什么情形呢?
怎么办?
现实的形势威逼全球,群体免疫这个躺平坏招是一定会付出代价的。
目前所有的应对之策再次指向一条路,那就是“各国刷财政信用卡”。
此时此刻,老美的基建计划和财政赤字上限延期谈判都在期待着世界能给它一个“宽松”的理由,如果能趁着疫情本轮反复助攻美国国债利率压到负值,财政赤字率放开,那对于美利坚合众国的大资本来讲,将是一次充满诱惑的事情。
做梦都会笑醒。

看清了老美的真心,今年下半年也就不会再被这个渣男骗了。
紧缩只是嘴上说说,宽松才是美联储的梦中情人。鲍威尔这个非金融系统政客,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站队。
具体到,国内虽然稳压倒一切,其实也有宽的压力和动力,7月份全面降准的那次超预期,以及年中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到的,内外经济形势的不乐观,做好下半年跨周期的货币安排,都在催促着新一轮“稳经济”政策的落地。

有人说,我们要靠科技创新,不能乱放水。
这很明显是吃喝不愁的人,如果最近让他们在教培领域经历一次全行业大失业他也就明白了,什么叫饥饿的滋味。
人是要吃饭的,梦想不能当饭吃。
科创突围很正确,也很热血,但欧美站在食物链顶端上百年了,利益盘根错节,哪能中国要科创突围,人家就马上乖乖地让位去过苦日子呢?一切都需要时间。
后发追赶国的路,异常曲折和艰险才是最正常的状态。
捷径,都是坑人的鬼话。
3
最近,都在盛传一系列改革失信了全球资本,地产的去金融化,教育的去资本化,医疗的去市场化,互联网平台的去垄断化,新的逻辑未建立,旧的逻辑就着急忙慌的抄家式的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