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听力筛查没通过怎么办?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通过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和声阻抗等电生理学检测,在新生儿出生后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的客观、快速和无创的检查。目前我国使用的听力筛查仪器,主要有耳声发射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筛查的结果都以“通过”或“未通过”表示。
一般来说,宝宝在出生后72小时内就会在医院进行首次听力筛查,如果第一次听力筛查没通过,需要在出生42天进行第二次筛查。如果第二次筛查依然不通过,就要进行更全面的听力检测,以此来评估宝宝的听力是否真的存在问题。如果第一次筛查结果不正常,宝爸宝妈不必太过太焦虑,因为影响结果的因素很多。比如新生宝宝的耳道被羊水或胎粪阻塞,环境噪音过大,宝宝不配合或检查人员因素导致的,都会影响筛查准确性。筛查只是筛查,不能作为准确的听力学评估。筛查结果一般也不会标注正常或异常,只是表达为阴性或阳性,通过或未通过等。所以首次听力筛查不通过,不要太担心,但是一定要重视之后的复查。
另外,平时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也可以通过细心观察来了解宝宝听力情况。虽然宝宝不会对听到的声音作出主动反应,但是如果有声音刺激,他可能会下意识地出现反射活动,比如做出避开发出声音的物品、眨眼、身体抖动等动作。
关注芝麻育儿专注于0-8岁孩子家庭在健康、养育、教育方面的需要。芝麻大的孕育问题,关注我们就有答案!
需要。新生儿听力筛查一般在婴儿出生后 48 小时至出院前进行。如果第一次筛查有未通过或者未进行,需在生后 42 天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的孩子需在生后 3 个月时转诊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受进一步检查寻找原因。
在胎儿期24周时宝宝的听力已经形成,可以听到母亲的各种说话声音,母亲心跳的声音和肠胃蠕动的声音,大一些的噪音胎儿也能听到,较强的噪音,会使胎儿躁动不安。同理,胎儿满6月后就可以开始做胎教了,给宝宝说说话、唱唱歌、听听音乐都可以。新生儿时期婴幼儿的听觉器官在出生时就已经基本成熟,但是由于它与大脑皮层的纤维联系是很少的,需要很长时间的发育才能达到成年人的听觉能力。婴儿出生后,因为耳内的羊水尚未清除干净,因而听觉不灵敏。出生一周左右,羊水干净后,宝宝的听觉就有显著改善。
听力筛查主要包括两种筛查方法:耳声发射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1. 耳声发射是指正常耳蜗在接受到外界的声刺激后会发出声音,这股声音经过听骨链、骨膜反过来传导到外耳道的现象。这种自发的声音可以通过仪器记录,从而评估耳蜗的功能。因为仪器需记录微小的声音,所以耳声发射检查会受到环境声音、外耳道状态、受试者配合程度的影响。对婴儿来说,在安静睡眠中进行这个检查更准确,可以避免孩子哭闹、吞咽等干扰实验结果。需要注意的是,耳声发射仅仅能够评估耳蜗的功能,无法评估听神经的功能。不过,因为实验操作简便,普及度广,第一次听力筛查多为此项目。
2.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查用仪器给予孩子声音刺激,然后通过贴在孩子头部皮肤的电极片记录孩子听觉神经活动时的生物电活动,从而评估听神经、脑干听神经核的功能情况。这个检查也是在孩子安静入睡时更好进行。检查不会受到外耳道情况的干扰,是诊断听力障碍的常规项目之一。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缺陷是,能反应高频听阈的障碍,但对低频听阈的障碍容易遗漏。耳声发射可以很好地筛查低频听阈的缺陷,所以将耳声发射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联合用于新生儿听力的筛查,可以全面掌握孩子的听力情况。
一定要做听力筛查的。出生3天耳声检查,通过了,以后就不需要再做,未通过的话,产后42天再做,通过后就不再做,未通过产后3个月再做,通过了就行了,如还未通过,则产后6个月再做一次,通过则行,不通过就要进一步检查,如ABR、ASSR检查等。
我个人认为新生儿刚出生是没必要做听力筛查(不准),可以在42天的时候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