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说呢?这越是往后,这包衣三旗里头的人,他捞的官帽子就越多,而且这帽子还出奇的高,这就出现了高官的亲戚给位分低的嫔妃提供服务,这就尴尬了,所以这后来规定只要是满清衙门口管事,你比如披甲,护军的女儿和他们的亲戚,或者有皇室血统和关系的,比如皇帝的奶妈的女儿,这就不在参加这包衣选秀的活动。
而宫里头只有位分在贵人以上的皇帝老婆才可以享用世家的女娃子当宫女的使唤。
所以这宫女的身份她高,您一个流浪汉想娶一个回去,这绝对是欠抽的事,想多了吧!
总的来说,想要当个宫女,这得根正苗正才成。咱汉人想要蹲在紫禁城里只有一个办法。
窜到南长街会计司胡同找毕五,或者窜到地安门外方砖胡同找小刀刘,把那东西切了,哎,这叫无鸟一生轻,这就行了,干点啥都利索。
所以满清的地头上宫女的身份高,而太监的身份低,因为都是汉人。
瞅见没,就凭这着身份,您想要捞一个回去,这得先瞅瞅自己个够不够个。
那么还有其他原因吗?
有!你比如年龄大,满清那会二十岁结婚这都叫剩女了,您这都二十五才从宫里放出了,您说这也叫个事,这不耽误人家吗?
咱刚刚说了,这帮宫女身份就摆哪里,能配的上身份的,人家老早就结了好不好,这配不上的您也别想了,皇帝那可瞅着呢。
当年和珅娶了几个整回家里头,最后被嘉庆绊倒,其中的一条罪状就是娶宫女,你说这事弄的。
所以这能嫁出去的宫女真的少,那么一部分和这太监就结成了菜户,玩对食。当然这太监的位分必须得高一点,低了他也没人能看的上。
还有一部分是彻底的死了心,回去?家人不一定理自己这档子事,所以一辈子就呆在紫禁城里,最后当了嬷嬷。
说道这里,老梁插一句,有人说,这宫女嫁不出去的一个原因是因为长时间的劳累得了血郁,这种病造成四肢乏力,最终导致不孕不育。
不孕不育这事搁那年月这就是大事,没人家会娶这样的女人。
老梁就说了,这叫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咱前文就提了,嘉庆的母亲就是宫女,她咋就生出了个嘉庆,这也太扯了吧。
历史的史书也没少记载宫女生娃子的事,您这就不成立,小伙伴可以把这事当一笑话瞅就得了。
所以宫女嫁不出去,这其一是身份高了一点,其二年龄大了一点,其三太监捷足先登了一点,其四心灰意冷了一些。
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不说旧社会,就是新时代,如果一个女人年龄不小,名声不好,不能生育,不愿干活,还瞧不起人,恐怕也没几个男人愿意娶这样的女人。
极端地说,被皇宫扫地出门的宫女就是这样“一无是处”的女人。
先来说说宫女都是从哪里来的?清朝的宫女来源于清皇室的家奴女子,也就是内务府包衣三旗的女子。虽说有很长一段时间,包衣三旗的女子也叫秀女,但她们参加的内务府选秀和户部选秀还是有天壤之别的。户部选秀是给皇帝选女人,只选八旗女子;内务府选秀是给紫禁城选杂役,只选包衣三旗女子。所以说,千万不要认为选秀能改变包衣三旗女子的命运,她们就是一群命中注定要做杂役的女子。
有人说,那宫女中有成嫔妃的怎么解释?这种在宫中让皇上看中的情况极凤毛麟角,比中彩票难多了。
清朝的宫女进宫时一般十二三岁,干十几年活,出宫时多在二十五六岁。在封建时代,女子十五六基本就出嫁了,十六七基本就抱娃了,二十五六岁还没嫁人,说的严重点,那几乎就是剩成怪物的概念了。
说出宫宫女是怪物,除了以上这一点,另一点对形成这种偏见起的作用更大,那就是宫女的名声不好。
常年身处只有一个男人的深宫中,又处在春心最易荡漾的年岁,宫中的环境又有淫邪污浊的一面,宫女的精神需求和生理需求怎么满足?只能二选一,要么跟其他宫女“磨镜”,要么跟宫中太监“对食”。
在普通人眼中,这是很变态,很淫邪的。不说礼教纲常大于天的封建时代,就是现在,有几个男人会要一个同性恋或者有过变态黑历史的女人?
如果说前面这两点是带着偏见拒绝的话,那接下来的第三点就不是偏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