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进补前,没有先把脾胃腾出空间,又继续滋补,一旦脾胃运化的能力,跟不上食物营养的节奏,吃再多都是浪费,反而成为垃圾。不仅不能补虚,反而对脾胃造成伤害。
所以,想要让吃进去的补品转化成我们需要的气血,一定要在脾胃壮、身体通的情况下,才能补进去。
身体不通的信号,这些情况要先为脾胃“开路”
有经验的老中医,在给你进补之前,一定会先确保你的气血、经络、脏腑是疏通状态,再有针对性的进行进补。
我们在进补前,也要先评判下自己的身体,如果有以下几种情况,我们就要先为身体“开路”啦~
① 气郁、气滞。表现为,舌头尖尖的、发红、白苔很厚;时常心情不好、紧张焦虑压力大、爱叹气;两胁胀疼,乳房胀痛;容易腹胀、胸闷、大便不成形、食欲不好,吃消食药也没效果。
② 痰湿、湿热。表现为,舌苔很腻、很厚;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或口干口苦;喜食肥甘甜黏;面部出油严重,容易长痤疮,多汗且黏;大便黏马桶。
③ 寒凝血瘀。表现为,舌尖有或多或少的瘀点、口唇黯淡、舌下两条静脉黑或粗;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易烦,健忘;容易大便不成形;吃寒凉食物或受寒会肚子痛、拉肚子。
④ 食积。表现为,舌苔厚腻、发黄;嘴里有股酸臭味儿;大便、放屁非常臭、便秘或大便不成形;肚子发胀,不想吃饭。
这几款“引补功”,总有一种适合你
种过庄稼的人会懂,锄一次草等同于施一次肥,松一次土等同于施三次肥。深耕胜施肥,疏通即是进补,这是大自然为我们揭示的人体秘法。
所以,在进补前,我们要把身体各种积食、痰湿、瘀堵都给清一清,为秋冬进补腾出空间,去接收能量。
有时甚至把身体一疏通,会发现连进补都不需要了,身体气血慢慢就充盈起来,能量自然就进来了。这就是《本草正义》里说的,“积滞既去,而正气自伸”。
不同的人,需要的开路方式不同。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种进补前的“引补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