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热衷于中医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有人曾向远志抱怨,说中医的诊断不如西医的诊断让人一眼就明了自己得的到底是啥病。
但大家反过来想想,是不是有些中医的诊断也不如西医的诊断来得那么吓人。须知,中医的诊断大都是从症状和病因切入。要知道,有些疾病,也只是病名听起来吓人,若是你可以摸清疾病的来路,那么,疾病的去路自然也就豁然开朗了。
而中医并没有太多吓人的病名,但凡有过一些中医基础的人都知道,中医治病,不外乎从气、血、痰着手。而人之诸毒,又可细分为风邪、寒邪、气郁、血瘀、湿邪、痰浊。
何为风邪?中医讲,风为百病之长。风邪致病的特点是发病快,一年四季均可使人患病。此外,外感诸邪大都容易依附于风邪而入侵人体。《素问》中就讲,“风,百病之始也。”
我们再来说说寒邪,现在受寒邪影响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就说眼下秋夏季节交替之际吧!天气已渐渐转凉,但还是暗藏着几分燥热,所以不论是你去地铁站也好,去逛商场也罢,到处都开着冷空调,而且是一个开得是比一个冷。久而久之,寒邪容易透过我们的肌表,损耗身体的阳气,气血失温就容易被凝滞住而气滞血瘀。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现在颈椎病的人是越来越多了,而且不再仅仅是老年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此外啊,好多人一年四季都喜欢喝冰饮料,也是寒邪入侵的途径之一。
气郁和血瘀就比较好理解多了,而且它俩几乎是同时出现的,气郁久了,气机不能推动血液运行,血液就像是一潭死水一样,就容易出现血瘀的症状;而血瘀久了,血不能载气,体内的气机就像是一团乱麻一样交结在一块儿,同样也会出现气郁气滞的问题。
而湿邪和痰浊也常常同时出现,这主要是受到外感燥邪、热邪所致,灼伤了我们的津液,酿而成湿,化而成痰,所以,体内有痰湿的人常常多见头重脚轻、人也昏昏沉沉的,没有什么精神。
今天,向大家介绍一张善解五毒——风、寒、瘀、湿、痰的方子——五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五积散:麻黄、白芷、肉桂、干姜、枳壳、桔梗、当归、川芎、芍药、苍术、厚朴、茯苓、半夏、陈皮、甘草。
疏散外风:麻黄、白芷
麻黄,味麻而色黄,故得名“麻黄”。
但凡学过中药的朋友都知道,翻开《中药学》教材的第一味中药就是麻黄。
麻黄主入肺经,肺主皮毛,是故,麻黄尤善透发肌表之风邪,使刚刚入侵机体的外邪通过汗液而排出体外。
白芷始记于《神农本草经》,位列于药之上品。
“白”,说的是白芷的颜色;“芷”,草字为头,说的是白芷为草本类药材,又因其味浓郁幽香,令人温而止步,故得名“白芷”。
白芷味辛性温,可助麻黄驱逐肌表之风邪,有些人感冒初起,鼻塞流涕,用点白芷正合适。
温阳散寒:肉桂、干姜
一讲到肉桂,很多人会以为是厨房里常用的桂皮。
其实啊,肉桂和桂皮源于同一科属,但并非出自同一植物。简单讲,它们属于堂兄弟,而且药用功效也相似。所以,没有肉桂的时候的确可以拿些桂皮来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