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我们大家都知道,简单讲,就是体内的血糖过高。如果考究一些,你可以去查百度百科,它会告诉你,所谓糖尿病,就是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或是胰岛素利用障碍所致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

所以,从糖尿病的名词解释来看,很难不让人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胰岛素身上;从糖尿病的病名来看,大部分的患者都注重的是降糖。
因此,一讲到糖尿病,首先让人联想到的就是胰岛素,除此以外,还有就是现在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的降糖药。可是大家别忘了,血糖升高只是糖尿病的症状之一,一味地降糖,只是治标,并不能治本。

其实啊,我们国家是世界上最早认识糖尿病的国家之一。关于糖尿病的记载最早见于汉初《淮南子》,书中有曰:“嫁女于病消者,夫死后难复处也。”这里的“病消”说的正是消渴病,为古代最早的糖尿病病名。
《素问》:“肺消者饮一溲二……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
《外台秘要》:“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
从历代文献可以看出,消渴病的症状主要包括烦渴、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尿甜等,这与我们现在的糖尿病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高度相似。到了近代,医学泰斗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就讲:“消渴,即西医所谓的糖尿病。”

看到这里,可能马上会有人跳出来质疑:我就是糖尿病病人,但我就从来没有三多一少的症状。要知道,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的症状,只能说明你病症还是比较轻的,等到病情加重,非但三多一少的症状愈加的明显,同时糖尿病并发症也会来找你做朋友,诸如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等。

然而,中医之中并无胰岛素、血糖的概念。那么,中医是如何理解糖尿病的呢?
首先,糖尿病者大都口渴无度,不论喝多少水都不解渴,这主要是由于体内的津液亏虚所致,说得再通彻一些,就是体内其实并不缺津液,缺乏津液的是我们的五脏六腑,身体不能把内在的津液转运至五脏六腑,只能从小便而出,是故而见尿频,此外,小便也多带甜味。简单讲,上边旱死、下边涝死。

其实,大家细品一下,中医和西医对糖尿病的认知还真有异曲同工之处。西医认为糖尿病者多因内分泌紊乱,所致我们的身体无法利用血液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糖等等而致使这些指标异常升高。中医则认为体内津液不能被五脏六腑有效地利用,加之水性趋下,而见尿频,津不上承而见口干舌燥。

所以啊,简单说来,糖尿病在中医认知中大都属于“阴虚”范畴。
今天,向大家介绍一张功善益气养阴、兼可助脾健运的方子——玉液汤,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
玉液汤:天花粉、知母、黄芪、葛根、五味子、山药、鸡内金。
天花粉,乍一听还以为是一味花粉类的药材。其实啊,天花粉是栝楼的根。
《本草正义》:“药肆之所谓天花粉者,即以蒌根切片用之,有粉之名,无粉之实。”
天花粉甘甜之中夹带着些许苦味,性微寒,主入肺、胃经,功善养益肺胃之津,肺胃得津液滋养,肺胃之火可消,燥热的症状也得以缓解,可以说,天花粉实为治疗消渴疾之良药。

天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