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门诊病例一则。

赵某,女,55岁, 多尿3年余。10月20日初诊, 症:尿频,空腹血糖9.5mmol/L,怕冷,遇冷容易心慌,唇青紫。舌红,苔薄黄。诊断:消渴 #糖尿病#
治:清疏肝木,温补三阴
方:乌梅丸合炙甘草汤加减
乌梅,桂枝,附子,细辛,花椒,干姜,黄连,黄柏,当归,党参,麦冬,五味子,白芍,炙甘草,黄芪,升麻,阿胶。6剂。

11月10日二诊, 服上方平和,血糖6.0mmol/L。仍有心悸,受凉后加重,#失眠# 。效不更方,加滋阴养血、养心安神之品 (生地、酸枣仁、火麻仁、生姜)。6剂。
辨:上热下寒、清阳下陷
1消渴久,阴伤,阴血不足,肝失所藏,心失所养而唇青紫、心慌;
2怕冷,尿频,为脾肾阳虚。
方析: 五脏各有所主,心主血脉,脾主运化,肾主藏精,肝主什么呢?肝主疏泄。

疏泄的反面就是要收敛,什么药具有收敛作用呢?无疑是酸味药了。于是乌梅充当了这个方子的绝对主角。医圣张仲景用它搞了一个流传至今的方子:乌梅丸——专门治疗厥阴病,就是肝经的病。白芍可以柔肝养血,肝藏血,可以加强肝的藏血能力,同时可以制约桂枝的温燥。
不是“下寒”吗,我用细辛、附子、蜀椒, 来暖水温脏。细辛有一股强烈的香味,走窜能力超强,可以打开毛孔。蜀椒就是花椒,大热之物,可以杀虫,散寒。说到附子,大家第一印象是什么?是有毒。不过正因附子有毒,才可以治大病,它的毒是大热之毒,大热就治大寒。何况,现在用的附子都炮制过,很安全,去掉了毒性,留下了药性。附子补一身阳气,尤补肾阳。
肾阳虚导致的怕冷, 不是局部的,是全面的,从头怕到脚,平时穿衣服比正常人要多,特别怕风吹,风寒湿入体,时间长了就会得风湿病。肾阳虚, 最烦的一件事就是尿频,尿清如水,没喝多少也尿多,尤其是晚上,起夜频,当然影响睡眠。#肾虚#



肾阳用附子来补足了,那么脾阳呢? 用干姜,也是一味温药,把脾胃的寒驱出去。注意是药店买的干姜,不是生姜晒干哦。干姜是母姜做的,姜还是老的辣,所以干姜的温中驱寒作用更强; 生姜发散性强,感冒才用生姜。
解决掉了“下寒”,再来解决“下寒”。用什么呢?用黄连、黄柏。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黄连是很苦的药,辛开苦降,苦味的药可以清热。黄连不仅苦、还寒,寒也清热,归经心肝。黄柏也是苦寒之物,强强联合,“上热” 就逃之夭夭了。
无论是温阳驱寒的药也罢,还是清热药,都是偏性较大的药,偏性较大的药就会损耗我们身体的正气,对于消渴日久之人欠妥。这可怎么办呢?没事,用血家圣药——当归来养血,即便身体虚弱, 也不会吃不消。配炙甘草汤,滋心阴、养心血、益心气、温心阳,以复脉定悸。
升陷,顾名思义,就是把你下陷的大气升起来, 改善尿频。#黄芪# 作为升陷绝对的君药,用的最多,我通常用20克。黄芪补气的作用不像人参那么峻猛,它是沉稳地把你的气补足了。#关注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