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不信,这些概念你误解很深:感染、炎症、消炎、抗生素、抗病毒
看病这么多年,经常听到病人说,大夫,我这是有炎症了,你给我输点消炎药,大夫,专家说抗生素不能乱用,你给我用点消炎药就行了。哎,这样的认知错误经常搞的我哭笑不得。
到底什么是炎症?什么又是感染?消炎药和抗生素是不是一回事?今天咱们好好的跟大家捋一捋。
首先出场的是炎症这个概念
所谓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为炎症。表现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而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
翻译成人话就是:人体带有血管的组织只要损伤了,就会发生炎症。所以,炎症只是一种机体防御外界伤害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结果,更不是病因,这个概念大家得知道。
炎症的损伤因素很多,比如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咱们举例子一一说明。
①物理因素:各种创伤,车祸伤、坠落伤、切割伤、挫伤等等。大家都知道,如果你不小心扭伤了脚踝,你的踝关节就会肿痛,局部又热又红,活动受限,这样的表现就是炎症。
②化学因素:化学因素不常见,比如各种酸碱盐类对皮肤的灼伤、中毒等。除对人体表面的损害大家能看的见,误服后也是要发生炎症反应的,反正只要损伤了人体,有血管的反应,就有炎症反应,这个概念大家一定要深入心里。
③生物因素:这个因素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也是不容易看见的,往往有了很明显的症状才能被发现。比如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进入人体,引起炎症反应,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发热、咽喉肿痛等。
其实,人体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炎症反应,只是这种炎症反应很轻易,不容易被察觉。因为我们所暴露的空气,接触的东西,都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这些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会被我们白细胞感知进而被消灭,我们感冒就是因为我们免疫系统,我们的白细胞消灭不完这些入侵的微生物了,所以才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比如药物治疗才能好转。
炎症聊完了,我们接着聊聊感染
感染是指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在体内生长、繁殖,导致机体的正常功能、代谢、组织结构破坏,引起局部组织发生损伤性病变和全身性炎症反应。
翻译成人话就是,生物因素引起的炎症或微生物入侵人体引起炎症反应的就叫感染。
感染又常分为非特异性、特异性感染、条件感染:
非特异性感染又称化脓性感染或一般性感染,常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常见疾病有疖、痈、丹毒、急性乳腺炎、急性阑尾炎等;
特异性感染如结核、破伤风、气性坏疽、念珠菌病等,因致病菌不同于一般感染,可引起较为独特的病变;
条件性感染指平常为非致病的病原菌,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乘机而入所引起的感染,比如疱疹病毒,可寄存在神经节或神经纤维内,特殊情况下才会感染;
什么又是消炎?
所谓消炎,就是消除炎症反应。刚才我们已经说过什么是炎症,因为炎症就是有血管的组织出现了红肿热痛功能障碍,有炎症细胞介入参与引起的,是人体持续损害的一种状态,消炎,就是要控制炎症细胞的介导对正常细胞的损害、祛除引起炎症的因素,我们叫消炎。
比如脚踝扭伤了,出现了炎症,解决这个炎症有两方面:第一,停止扭伤,就是停止不能再次扭伤,还要严格制动,必要时打石膏固定,目的就是为了不让这个地方再活动,炎症反应就会减少,这就是控制炎症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控制炎症细胞对正常细胞的攻击,或者减轻炎症细胞对正常细胞的损害,控制这种反应加重的药物,我们才叫着消炎药。这种消炎药一共有两类:分别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又叫解热镇痛抗炎药,也是我们大家最熟的退烧药、止痛药。(发热、疼痛本身就是炎症反应,只是大家不知道而已,刚才我们已经说过炎症的特点,就是红肿热痛。),另一类抗炎药叫着甾体类抗炎药,比如地塞米松,就是大家口中的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