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絮悄然隐没在绿荫中,初夏的绿意开始浓重起来。随着天气逐渐转热,一个粽香飘溢的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到了。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 端午节在我国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时期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日殉国明志而演变成人们祭奠屈原,以及缅怀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节日。
由于端午节流传了数千年,端午节的时节气候又较为特殊,因此各地端午节习俗多种多样,最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食粽与龙舟竞渡了,那么,除了这些,端午习俗还有哪些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各地的端午习俗与节日庆祝方式,同时也祝大家端午节安康!
一、采百草
端午节采集药草,是最古老的节俗之一。《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曰:“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夏小正》亦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二、悬艾插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将艾条、菖蒲插于门楣,悬于堂中。艾叶(也叫艾蒿)是一味芳香化浊的中药,驱虫的效果很好,而且属性辛温,能净化空气、有芳香通窍的作用。
中医以艾叶或艾条来做针灸或草熏,可通畅全身的气血,而对于人体内部器官,直接用灸操作上要求专业且过程繁琐,而艾草茶可以弥补这一点,入胃温暖舒适,一杯下肚感觉寒气消散。
艾草属于纯阳草,艾草茶本身是芳香,又可驱邪、驱寒湿、生阳气,十分适合夏天饮用,它不仅能祛除体内寒凉之气,有暖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的作用,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人体抵抗力,有效预防空调病等现代病,对寒性的胃脘痛、腹痛、月经不调等皆可应用。
三、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粽子,又叫“角黍”、“筒粽”,主要由糯米制作而成,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北方大都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
中医学认为食粽能于清淡中平补,在平补中清化,确实是一个适时的食补、食疗的妙方,更值得一提的是,包裹粽子的粽叶也很有讲究,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总的来说,粽子有清热除烦、通利小便、助脾开胃的作用,因而特别适合初夏食用。
对于有脾胃虚弱症状的人群,吃糯米有一定的补益的效果,但是因糯米粘性很强,过量进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所以不可贪食。
四、赛龙舟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赛龙舟作为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已流传两千多年。也有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