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以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
![](/img.php?url=https://img04.71396.com/al/dk/c98c117ed32845c7.jpg)
端午前后,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都已步入梅雨季节,天气条件有利于蚊蝇、害虫的活动和繁殖。而雄黄是一味解毒、杀虫的中药,害虫闻之食之即会中毒,人涂之可以避毒。加博士提醒:由于雄黄能从皮肤吸收,外用亦不宜大面积涂擦,以防中毒。
六、栓五色丝线
《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古时人民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端午清晨,大人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用五色绳拴在孩子的手腕或者脚踝处,然后在夏季的第一场大雨时把五彩绳解下,扔进河里,寓意将一切疾病冲走。
![](/img.php?url=https://img04.71396.com/al/dk/9e9670166399b38d.jpg)
七、佩香囊
佩香囊也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习俗,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自制端午香囊一般选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img.php?url=https://img04.71396.com/al/dk/09ee130c0f11e0c7.jpg)
人们通过佩戴用中草药制作的香囊,预防流感、湿温等疾病,这正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体现。但是,在节日里我们在选用这些玲珑夺目、雅致精巧的香囊时,也要根据个人体质辩证地采用,因这类含中草药的香囊并非人人适合佩戴,诸如有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疾病的患者等要慎用(香囊)。
八、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民间习俗之一。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img.php?url=https://img04.71396.com/al/dk/7b4a5761a0158304.jpg)
最后提醒大家,端午节期间,正是寒气和暑气交互转换之时,多雨潮湿,毒虫滋生,人最容易生病,因此女性朋友们在享受节日快乐的同时,掌握正确的养生方法,方可达到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效果。
在此祝愿所有的粉丝朋友:端午节安康!
![](/img.php?url=https://img04.71396.com/al/dk/c2c2badef3914e9e.jpg)
我是带您学习女性健康养生知识的加博士@中医妇科加博士,每天花了很多心思及精力来撰写科普,码字不容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说法,请帮忙点个赞或是点个关注;分享是一种美德,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请把这篇文章转发分享给需要的她们,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谢谢!
#端午节##健康热力计划##加博士##端午习俗##养生#@头条健康情报局@头条健康@头条号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