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大学的同学们自发的建起了一个同学群。
同学群方便了大家交流,没事的时候,大家喜欢在群里聊聊天,发红包抢红包。有时候也会互相发一些学术论文或小老百姓的新闻消息,或发表一些节假日到风景名胜区旅游的照片,热热闹闹的,好不开心哦!

自从有了同学群,大家不但增进了友谊,还拉近了彼此。不论在天南海北,都感觉在近在咫尺。
随着时间推移,慢慢的大家开始对各位同学的社会地位有了兴趣。到最后,群里聊天大多以社会地位的不同,也分出了层次。有当老板的暴发户,也有事业有成做大官的,总之,这类人属于混的好的,在群里说话底气不足,很有分量。
当同学们知道了彼此混社会的情况,热闹热渐减退,平常日子里说话的不是很多了,也就是星星点点。只是遇到节日或毕业周年时,才有互相问候,或者谁有事情需要大家帮忙时,群里才会活跃一阵子。
由于我们这些同学,都是从国有特大型钢铁集团企业的各分公司,各厂的政工干部考进来的,属于国家第一批职工大学的中文系。大学全脱产学习三年毕业后,有的回到原岗位,有的被分配到集团公司机关。
毕业几十年来,同学之间先后发生了变化,有些虽然在基层,但也是副科,正科级干部了。也有几个同学担任了集团公司的副处,正处,副总经理,总经济师。还有升到市宣传部长,省宣传部副部长等。
说也怪,只要那个任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的同学一说话,群里那些当科长,处长的同学纷纷附和,追捧。有其是那些处长,曾经受到他的提携的,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一口一个“张总”,“李总”的叫着,完全没有了同学之间平等的称呼。
因为拍马屁的人多了,所以,这个副总经理在群里也非常显示唯我独尊的架势。同学群慢慢也就变得势利了,没有过去那种“老张”,“老李”的称谓了,都习惯叫主任,科长,处长,老总,部长等等,几乎群里的话题都是跟随官大的运转,同学群又开始热闹起来了。

02
前一阵子,副总经理自驾游去了一趟新疆。今天又发了几张风景名胜区照片,然后打出一行字:我们夫妻两人正在去新疆的路上,随后发了个高兴的笑脸。其中一张照片是伴随他自驾游的坐骑:一辆越野式霸道车。
刚说完,紧跟就有几个秒赞的表情,一排举着大拇指的小手横空出世。接下来,那个在集团公司报社当社长的同学,打出一行字,说:老总真潇洒!令人羡慕,回来告诉我一声,给您接风洗尘。
本来,那个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又不是总经理,他却这样叫的亲切。我正在狐疑的时候,同学小廖私聊我说,副总经理要升官了,任股份公司总经理,副部级。
原来如此。
这乌纱帽还没落到头上,称呼就开始叫响了。
有几个女同学说:“路上小心!”“注意安全!”“多给我们拍几张照片,就算是我们也去了。”
于是接下来,副总经理同学在群里天天报告日程,接二连三发一些风景照,然后大家直呼如身临其境,都在那发感慨,直抒胸臆,一起营造热闹氛围。

大家的欢呼声和点赞声,一浪更比一浪高,好像和过节一样。
03
这一天,是副总经理同学自驾游招来群策群力的气氛刚刚过去一小时,有位在基层工作的宣传报道员小王同学发了一个链接,链接是一篇他写的文章。他说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写的稿,请大家帮忙支持转发一下。
面对这位小王同学用辛勤劳动换来的成果,大家一定一呼百应,毕竟是人家的劳动成果,这点小忙一定要帮,同学有才干应该是欣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