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位,即靠下的部位,正所谓“水往低处流”,水肿部位多以下肢较为明显,此外,淋浊、带下、泄痢等,都是由于湿邪下注所致。
如果上述症状,和你很相似,那咱们就继续往下看,看它怎么预防和治疗。
预防和治疗
注意!划重点![奋斗]
通过上边的学习,我们知道湿邪有内湿和外湿之分,二者经常互相影响,不能完全分开。治疗原则也显现而出:健脾+祛湿。(除湿四法过于专业,此处省略)
症状不是特别重的朋友,可以选择食疗的方法。如山药、薏米、白扁豆等,烹饪方法随意,但不要太甜哦。
如果症状很明显,建议大家找专业的中医医师,通过四诊,明确你的证型,通过口服汤药来缓解症状,当然,治疗过程中不能着急哦,别忘了湿邪的特点——湿性黏滞!
参考书籍《中医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