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如果我们不珍惜这份民族文化瑰宝,让中医药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失去传承,我们则将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因为我们的后人将以高昂的代价,从外国人那里去赎回原本由中华民族发明的中医中药,他们会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我们的先辈如此愚昧,竟把国宝当垃圾一样扔掉呢?
中医的许多绝招和秘方已经失传或濒临失传的危险。
中医之所以是“国宝”,除了人才和学术,过去名医看病,都有一些“绝招”,这些“绝招”可以说是每一位医生的看家本事,但这一点长期以来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特别是许多“宝贝”散落在民间,包括秘方、手法等都是千百年来证明是有效的,如今已经失传或濒临着失传的危险。
毫不讳言地说,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人开始怀疑自己,中医真的还能存在吗?中医真的能治病吗?无论是病人、医生,还是主管部门都十分迫切地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希望能拿出证据。
说到底还是想知道中医哪一个方或哪个方案(指南)对哪种“病”有效,有效率是多少?为了证明这一切,人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回答这本身就是难以回答的问题。唯独忘记了中医是什么?要回答中医能治什么“病”真的这么难吗?有人说:“你连能治什么病都回答不出来,谁还敢相信你?”我问他:“你让交通警察去背田径裁判的规则,可能吗?”本来就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怎么能凑在一起呢?
举一个例子,张仲景的《伤寒论》是一部临床治疗的百科全书,但其中只有112(或113)方,若以这112(或113方)来对应病的话,那所能治疗的病种是十分有限的。
但众所周知,张仲景的《伤寒论》创立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正因为他所创立的这种“辨证施治”的方法,使中医的治疗对象不再局限于“病”,而是通过“证”实现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因此,所设立的113方能够治疗成千上万种不同的病。
前面说过中医学的立足点是社会人,而不仅仅是疾病或者生物学意义的人。对于有病的人来说,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与之相关的是患者的自我感受,而有些感觉是无法检查出来的,通常情况下,病人的自觉症状是诊断辨证的重要依据,这就是医生和兽医的主要区别。
确切地说,注重患者的自觉症状是中医诊断的特点之一,在这样基础上辨证治疗的一种结果是:有一些西医病理变化和理化指标可能没有完全解决,但是患者自我感觉良好,于是被认为病痊愈了。从某个意义上来说,这或许是中医的一个弱点,因为这样的治疗并没有彻底解决生物学的问题。
但如果反过来想想,这可能也是一个优点,因为有些患者理化指标虽然恢复正常,但是患者觉得病还没好,有些症状仍然存在;或当者患者自己觉得“有病”,但是理化指标检查不出来的时候;甚至有些疾病通过理化检查,可以作出准确的诊断,但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的时候,中医的优势就很明显。
所以,有人说,越是一些“莫名奇妙”的疑难杂症,中医就越有优势,其原因就在于人体的健康与疾病并非完全是一个生物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