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调查显示,偌大的中国,著名中医人数寥寥无几。许多现在大多数中医医院里,中医早已不用传统的望闻问切诊法,能用中医思维的人更少。在众多人感到中医传承危机之时,剔除某些社会因素,我们认为,传承好中医要过“四关”。
精通文字关。
中医古籍文献是以古文字写成的,和现代白话距离较大,又流传辗转,版本繁杂,字词缺错,诠释者多。如果没有一定的古文知识,古籍文献就不易读懂;读懂了,也难于读深。
在《名老中医之路》所辑97家中,明确表达了私塾学习经历的有58家,占总人数的60%。古今精于医者,无不文理精通。文是基础医是楼,文理不通则医理难明,学好古文当是学好中医的基本功之一。而有些人连《本草纲目》的序言都无法读懂,焉能学好坟典浩瀚的中医!
打下经典关。
《名老中医之路》所辑97家中明确强调中医四大经典的学习与背诵者多达87家,占其中90%。
王琦教授也曾对近现代112家名中医成才因素做探讨,其规律是无不以熟谙经典为本,以奠定学术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旁及各家,博及医源。
而眼下情况是,大学时学了经典以后,多少年甚至几十年便把经典书本束之高阁了。
广州电视台前几年拍摄《黄帝内经》系列片时,曾进行随机采访,在校大学生的75%不知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药学经典《黄帝内经》。所以加强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文献学习,培养传统思维模式,将中医放到传统文化大背景下,才是中医传承的当务之急。
确立思想关。
在中医学习与实践中,要牢固树立中医姓“中”的信念,唯此才能够在临床中勇于用中医,敢于用中医,进而更加致力于专业技能上精益求精。
倘若没有坚定的中医信念,没有顽强的自立精神,没有刻苦钻研的毅力,没有高度的责任感,定是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更不要奢谈精诚大医了。
作为中医人,要将自己的命运同中医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做铁杆中医,坚决捍卫中医。任何反对中医、玷污中医,甚至是取消中医的奇谈怪论都无法让一个真正的中医人动摇。
尊古创新关。
昔年学术继承主要靠师传、私塾、自学等方式,使人们圈子局限;加之各承家技,秘而不宣,很难成为医学界共同掌握的技术。所以,中医要与现代院校规模化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在时下循证医学要求,医生将个体经验与最佳科学依据结合起来做出决策,不但要有知识经验,而且要全方位地搜集证据、分析、运用证据,还必须通过研究去创造证据。毋庸置疑,创新开拓精神是实践循证医学当然也是中医学的客观需要。熟读经典,不是墨守成规,而是承接薪火,并在遵循中医思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中医这个独特的体系里,创新首先应强调是在继承基础上发展的,没有继承就谈不上创新。
来源:中医书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