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帘窥东京,繁华迷人眼”,河南开封,曾经八个朝代先后在此定都,在北宋更是一举成为享誉世界的东京城,这里是豫菜的摇篮地,也是众多传统小吃的发源地。
中华名吃之一的灌汤包就始于北宋年间的开封,灌汤包俗称为汤包,原本是大笼蒸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被开封第一楼的掌柜改为了小笼蒸制,此后改名为“小笼灌汤包”。

开封小笼灌汤包凭借着皮薄馅大,灌汤流油,吃起来软嫩鲜香等特点,吸引了无数食客,后来还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名扬四海,赢得了“天下第一包”的美誉。
可近几年开封灌汤包的名气却越来越小,吃的人也越来越少了,甚至被网友评为最希望“退出”小吃界的四种食物之一。尤其是现在年轻人几乎不知道什么开封灌汤包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开封灌汤包沦落至此,根据个人见解主要分析出了下面四点原因。

原因一、饮食水平提高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众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饮食水平自然也是跟着“水涨船高”,开封灌汤包已经无法满足大众的胃口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国家开始大力发展经济,很多家庭从贫困开始奔小康,也有了多余的钱可以多下馆子,从只求“吃饱”慢慢开始转为要“吃好”。
而灌汤包店就是很适合普罗大众的馆子之一,以前吃肉困难、吃肉少,一尝到这皮薄肉多本就美味的汤包,只剩下满嘴香,一传十,十传百,开封灌汤包的名号也就越传越远,都记得了去开封要吃灌汤包。

但有句话说得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开封灌汤包得益于经济的发展,如今也败于经济的发展。近十年,中国经济没有停滞不前,反倒是飞速发展,生活条件更上了两三层楼,有不少家庭能做到顿顿吃肉,大街小巷数不清的餐馆更是卖着各式各样的美味肉食,相比之下灌汤包吃着已经不过瘾了。
再加上现今各式各样的餐馆层出不穷,大众的选择也更多了,在见识了更多的美味后,开封灌汤包也就没那么出众了。

原因二、味道不如从前
一种传统美食的衰落,味道不如从前也是一部分原因。手艺的继承和保持是一件很难把控的事,开封灌汤包的制作本就复杂、讲究,猪肉要选择七瘦三肥的上乘后腿肉,打馅时要先用手,后用馅板,不仅要有顺序,还要有节奏,馅料的稀稠度要做到能拉长丝而不断。
和面的面粉有要求,手法更要到位,遵循和面的过程,揉成的面团才能保证筋柔光滑。擀皮则要大小均匀,边薄里厚,包出的包子必须要达到18~21个褶,连蒸包子的火候、时间也马虎不得。经过如此繁琐的步骤,才能造就出一笼让人赞不绝口的灌汤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