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吧,因为使用了酒曲,杂菌带来的“风味”也是很多人不能接受的。比如带苦味、辣味的物质不少。很多老外会把白酒描述为“火”、“油漆”或“汽油”,他们愿意喝其他50度以上的烈酒,也不愿意喝白酒。
比如有一位叫做德里克·桑德豪斯的美国人,他在中国初次接触白酒的时候,觉得十分的不适应,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如此辛辣的白酒在中国这么受欢迎。
为了搞明白这个问题,他走访了许多酒厂,也尝试很多不同的白酒,最后写了一本名为《白酒:中国烈酒必备指南》的书。他接受采访时说,他在喝了不到100杯白酒的时候已经爱上了白酒。
(天啊,喝到快100杯才爱上白酒?!这是反讽吗?——妤妤姐)
说实在的,现在中国年轻人饮酒的习惯和消费偏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以1995-2009年间出生的“Z世代”为例(妤妤姐:你不就是吗?),现在他们也开始进入饮酒年龄,他们从小就受到西方饮食文化以及互联网传媒的影响。其饮食消费特点具有:1)愿意尝新;2)追求当下潮流、个性化;3)更倾向将生活分享至社交平台,对生活仪式感要求提高。而他们所饮酒类中,白酒仅占到了8%,也就如我这样,仅仅是和客户中的长辈同桌时,才试着喝几杯。
(上次我看到你还趁甲方不注意,把酒液吐到湿巾里了!——妤妤姐)
“Z世代”又不是中国才有。以世界知名酒类饮料杂志Drinks International发布的《2020年世界烈酒销量排名报告》为例,该报告指出,与2019年相比,2020年全球烈酒消费类整体下降近8.5%,即2亿箱,而在榜单上155个品牌中,73个品牌销量下降,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威士忌品类,减少了4200万箱。在实现销量增长品牌中,即饮酒(RTD)品类增长最为明显,以美国市场为例,2020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90%。龙舌兰酒也呈现出逆势增长的状态,增幅达11%。据业内人士分析表示,导致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来自于名人效应,如迈克尔·乔丹、勒布朗·詹姆斯和巨石强森等众多明星纷纷推出自有品牌的龙舌兰酒。此外就是龙舌兰酒味道更清爽,适合一人小酌。
而从全球烈酒销量排名来看,东亚烈酒也并非没有市场,比如排名第一的是韩国“真露”(Jinro)烧酒,以真露为例,作为世界上最畅销的烈酒品牌之一,自1998年起至今,已经多次调低度数。1998年,真露打破延续20多年的‘烧酒25度’,将度数下调到23度;此后依序下调,直到变成现在的16.9度。这也契合了消费市场低度化的趋势。中国目前这个发展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根据CBNData消费者大数据调研结果显示,90后、95后更加偏好低度酒。”
看,95后现在都基本上不消费高度白酒了。
还有一点,中国白酒在国外难以运作开的原因还和很多国家的消费习惯不同。
中国白酒应酬的主要场合是同事/公司聚会、商务应酬、朋友/同学聚会,相比之下,很多国家的人没有那么多“聚会”、“应酬”场合,尤其是同事之间,甲-乙方之间,一不小心被竞争对手发现这种应酬涉嫌不公平交易,告上法院或者媒体,问题就大了。
最后就是中国白酒的兼容性有待提升。
在国外,烈酒除了买醉,还有一个功能就是配置鸡尾酒,通过倒入果汁或者其他饮料,调制成各种各样的琼浆玉液,喝来令人身心愉悦。中国白酒的杂味如果混上饮料也许更加难以下咽。
综上所述,对于中国白酒厂商而言,应该思考如何降度数、去杂味,根据年轻人需要,开发新的,容易带来愉悦感的产品,而非继续提供买醉、耍酒疯、“服从性测试”的道具。
参考资料:
1、Wine consumption volume in China from 2011 to 2021(Statis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