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力不讨好的泸州老窖,一番折腾下来,产品价格不但与五粮液、茅台拉开差距,品牌形象也迅速跌落。
2
另一极的悲剧
1989年,泸州老窖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厂长 王明藻上任,他带领泸州老窖跑入了另一个极端。
怀着雄心壮志的他,显然体会到了此前“民酒”策略失误之痛,开始酝酿泸州老窖的产品升级。1992年,他推出了被称为“东方第一瓶”的“金爵士”酒,这款外型相似古炮台的产品,售价为1800元。
此酒一经上市就引起震动,甚至引来中央媒体的批评争议。彼时众多名酒仍在20元左右的价格带徘徊,茅台和五粮液价格也不过100多元,金爵士1800元的天价,显然有些“用力过猛”。
在企业发展方面,他的野心更大。
通过对国外酒企的考察,王明藻做了个“前卫”的决定:将泸州老窖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化的股份制企业,为员工发放股票,并谋求未来在资本市场上市。
此举让泸州市政府官员非常不满,为了避免“肥水流入外人田”,有关领导善意的提醒了王明藻。但他不为所动,不但在厦门、海口、上海、广州等地建立办事处,在深圳建贸易公司、美食娱乐城,甚至还计划建立海外销售处。
短短6个月之后,“不听话”的王明藻“垮台”,因7万元“受贿款”锒铛入狱,获刑7年。他1993年公司完成上市的计划被中断。但次年,省里为了表达对深圳开放的支持,建议泸州政府推进优质企业的上市,1994年5月,泸州老窖在深交所上市。
上市完成了,泸州老窖的提价却落得一地鸡毛。
1992年的白酒市场时移世易,早已没了当年的势头。1989至1992年,国家实行货币从紧的政策,白酒市场增速明显下降,众多酒厂的竞争加剧。泸州老窖逆势提价自然困难重重。
而且,五粮液、茅台在超高端白酒市场的地位已稳固,绝不是被消费者贴上了二线品牌标签的泸州老窖可以轻易撼动的。1994年,五粮液一边疯狂提价,一边加速扩产,成功反超继续降价的汾酒,成为白酒行业新的老大。
泸州老窖也坚持了数年的挺价,但只落得终端动销严重下滑,经销商库存与资金成本变大,且价格倒挂的情况导致经销商动力严重不足,让企业失去了活力。1998年泸州老窖的行业利税排名滑落至第六。
3
转机
历经了“极左极右”的失误,1999年泸州老窖开始出现转机。新任的集团总裁袁秀平推出了“国窖1573”高端白酒品牌,让人们嗅到了王者归来的气息。
此款酒上市时,公司强调其出自百年以上的明清老窖池,基酒产能极限仅为3000吨。稀缺性重建了品牌价值,加上“你能品到的历史”的传播攻势,消费者非常买单。
此酒以“高端商务第一用酒”的角度切入市场,早期70%通过餐饮酒店渠道销售,跟五粮液、茅台错位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