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自从18年来到宁波后,对于吃惯了面食的我,越来越怀念以前的岁月了。
三年来的大部分时间里,我基本都在公司餐厅就餐。对于极少外出的我,除了受不了餐厅每道菜里添加的佐料辣椒外,还受不了几乎每一顿都吃蒸米饭。在公司餐厅里吃午餐和晚餐的时候,由于很少见到馒头、烧饼之类的面食,所以一到饭点,我都在为吃什么而感到烦恼。也不知道是餐厅做的饭不香还是吃腻了,总之我感觉是食之无味,但为了填饱肚子,也不得不强咽下去。时间久了,我越来越想吃美味可口的面食了。

但一说到最想吃的面食却不是馒头,不是面条,也不是烧饼,而是掉渣饼。掉渣饼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据说是楚国境内的恩施土家族各部落土司进贡给楚王的贡品。掉渣饼做工精细,便于携带,尤其是刚刚做出来的由于其外观金黄,香脆可口,外焦内柔,油而不腻,深受人们的喜爱。
我知道掉渣饼这个名字是我在上学第一次吃掉渣饼的时候,那时我高中毕业,由于高考成绩并不理想,我没有选择复读,而是进入位于诸城市的一所高职院校继续读书。对于家境并不好的我来说,一个月的生活费也不是很多,好在09年的时候,物价还不算太高。平常的时候,一顿饭的花费也就5元左右,而我吃得最多的是馒头和简简单单的食堂菜。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学校餐厅二楼新开了一家做饼的窗口,而且好多同学也反馈味道不错,我抱着试吃的心态,顺着直达二楼的楼梯,径往位于餐厅二楼最北侧的窗口。
在窗口上侧,三个大字“掉渣饼”格外醒目,虽然我不知道掉渣饼名字的由来,

也不知道它的口味,但看到其诱人的外表,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吃一个。靠近窗口,我向老板询问掉渣饼的价格,其主要分为三种:3元的,4元的和5元的。其中3元的是经过香料密制而成的精选肉沫,撒在饼的表层并经明火烘烤而成的;4元的是在3元的基础上添加一个鸡蛋或一根香肠;而5元的就是掉渣饼上既有一根香肠,还有一个鸡蛋的组合体了。第一次我选择了加鸡蛋的掉渣饼,方扁形的掉渣饼四周上密密麻麻地点缀着肉沫沫,其中间附带着一个鸡蛋,蛋白与蛋黄的融合,在加上烘烤后金黄色外表,还未尝试就以被其俘虏。刚出炉的掉渣饼,撒上一些碎碎的葱花,往中间一叠,热腾腾地放在纸袋里。拿在手里,瞬间我就感受到了它的温度,轻轻地咬一口,掉渣饼的饼香、肉香,融合着鸡蛋香和葱香,只叫人口水流。趁热吃完,还回味无穷。

吃完后我才发现包装用的纸袋背面还有掉渣饼的介绍,过于细致的我已记不清了,只记得袋子上用简单的话语介绍了掉渣饼是采用土家族传统的贡饼工艺,结合现代化的烘烤设备,经过高温短时间的明火烘烤加工而成。且加工后的掉渣饼表层香酥爽口,里层油嫩筋道,深受大众喜欢。
后来三种不同价格的掉渣饼我都有吃过,但吃得最多的还是添加鸡蛋的。那时我虽然非常爱吃,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吃一个不够,吃两个太贵,我也是偶尔才吃一次。后来毕业离开学校后,虽然在其它城市也见过售卖掉渣饼的店,但和我上学时见过的也不太一样,就再也没有尝试过去买。
而今一个人独在他方,越来越想念北方的面食时,掉渣饼的味道在我的脑海里久久回荡,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