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生猪市场处于供大于需的局面。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564万头,高出近日公布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以下简称方案)给出的正常能繁母猪保有量11.3%,已处于调控红色区域中的过度增加状态。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方案下发有利于生猪市场保供稳价,生猪行业此后或将迎来“大洗牌”。
“减产期”来了吗?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二季度末,能繁殖母猪存栏4564万头,同比增加934万头,增长25.7%,比一季度末增长5.7%。在养猪行业,能繁母猪的存栏量直接决定了生猪的供应量,此次方案着重提出调控能繁母猪的存栏量。方案指出,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要稳定在4100万头左右,最低保有量不低于3700万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能繁殖母猪存栏4564万头,同比增加934万头,增长25.7%,比一季度末增长5.7%。这也就意味着,目前能繁母猪的存栏量比正常保有量高出11.3%。
不少业内人士均表示,为保障养猪行业利润,当前生猪产能不得不压减。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陈晓宇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以方案中给出的4100万头的保有量计算,目前生猪产能处于阶段性供应过剩局面,接下来或有加快淘汰低产母猪等措施,合理调整能繁母猪的存栏节奏。”
光大期货研究所生猪行业研究员孔海兰也对中国商报记者坦言:“能繁母猪的存栏量也代表着生猪产能。目前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已经比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之前要高了,我认为目前的生猪市场供应大于需求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过剩产能淘汰。”
根据方案,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动分为绿色、黄色和红色区域,每个阶段将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而当前,生猪产能处于红色区域,行业将压减产能,加快淘汰低产能繁母猪。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此前养猪行业迎来高利润,不少规模企业、散户均增加了产能。一位来自山东的生猪养殖户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他身边确实有养殖户成倍增加母猪、仔猪的产能。不过,因为今年生猪价格一再下跌,增加产能的养殖户均亏损惨重。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告诉中国商报记者:“虽然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开始下降,但短时间内还很难说行业整体基础产能明显调节了。能繁母猪影响的是十个月后的商品猪的供应。在产能增加的背景下,行业生猪产能增长的趋势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规模猪企减产了吗?
去年年底时,不少赚得盆满钵满的上市猪企均增加了今年的生猪出栏量。根据上海钢联-我的农产品网数据,截至今年8月,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六和、天邦股份、大北农等11家上市猪企累计年内任务平均完成率为46.7%,处于较低水平。陈晓宇表示,这与生猪价格下跌,养猪业持续亏损有一定关系。随着生猪价格下跌,各大猪企出栏生猪的速度也减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