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也向规模猪企给出了明确的生产指导。方案指出,对全国现有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户)进行全数备案,结合生猪规模养殖发展趋势,确定全国及各省份规模猪场(户)保有量。各地要保持规模猪场(户)数量总体稳定,不得违法拆除,确需拆除的,要安排养殖用地支持其异地重建,并给予合理经济补偿。规模猪场(户)自愿退出的,各地要根据减少的能繁母猪产能情况,新建或改扩建相应产能的规模猪场,确保生猪产能总体稳定。
“如果现在生猪产能开始进入到淘汰周期,而且淘汰幅度比较大,未来的生猪供给就下降了,对于规模企业未来的销售生猪的情况肯定是利好的。”孔海兰说。
养殖散户会先被淘汰吗?
目前,我国养猪行业,规模猪场与个体散户几乎“平分天下”。根据农业农村部2020年对全国规模猪场全覆盖监测数据,我国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规模场比重达到57.1%。也就意味着剩下42.9%的市场被个体散户占据。
在“猪周期”下行阶段,规模猪场和散户谁会先退出?陈晓宇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政策支持依旧向规模养殖场靠拢。在接下来生猪行业的发展中,散户退出后剩下的产能或将逐渐由规模养殖企业接收。
“部分养殖散户错过了养猪高利润时期,在‘猪周期’下行阶段没赚到钱,就退出了。还有部分养殖散户在养猪高利润时期积累了一定资本,在‘猪周期’下行阶段仍在硬扛。”孔海兰说。
养猪行业压减产能对养殖散户是否利好?朱增勇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中小规模户相对于养殖企业来说,受市场波动影响大,生产稳定性差,存在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现象。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养殖散户容易受到市场炒作信息的干扰。方案压实了地方政府稳产保供的责任,官方发布的权威、客观和公正的预警信息将会引导养殖户减少恐慌性的清栏或者不理性、投机性补栏,从而降低生猪市场风险,提升生产稳定性。
“中小规模户的清退淘汰受市场规律影响,一些管理、技术和理念落后的养殖户在市场波动中会被淘汰,但在方案实施以后,通过临时性救助、融资等生产稳定支持措施,能够保障那些管理水平较高、具有优化升级潜力的中小规模户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引导他们合理调整存栏结构。”朱增勇说。
减产将给生猪市场带来什么影响?
根据上海钢联-我的农产品网数据,当前全国生猪均价为10.71元/公斤。养猪行业进入“减产瘦身期”后,生猪价格或将有一定上涨,行业亏损情况也将得到缓解。孔海兰表示,参照近十年数据,能繁母猪存栏4100万头时,所对应的生猪价格在10-15元/公斤,因此按照方案指引,估计在未来一段时间生猪价格将主要在此区间波动。调整能繁母猪存栏量后,明年5月份,生猪出栏量应该会有所下降,随后生猪价格会有所回归。